論所謂五等爵 一、五等稱謂的淆亂(第2/2頁)

續表

續表

續表

補記諸節,大致據余永梁先生之《金文地名表》。但舉以為例,以見杜說與金文之相差而已,不獲一一考其詳也。以下又錄金文所有顧表所無者若幹事。

續表

據上列顧表,以公為稱者五,宋、西虢、州、虞、劉,而劉標子爵。此則據杜氏之非。經文固明明言劉公,其後乃言劉子,此畿內之公,其稱公乃當然也。今共得稱公者五,而其三為畿內之君,虞虢劉皆王室卿士也。其一之州公最冗突,《公羊傳·桓公五年》:“冬,州公如曹。外相如不書,此何以書?過我也。”“六年春正月,實來。實來者何?猶曰是人來也。孰謂?謂州公也。曷為謂之實來?慢之也。曷為慢之?化我也。”此真斷爛朝報中之尤斷爛處。《春秋》全經中,外相如不書,意者此文蓋“公如曹”“公至自曹”之誤乎?無論此涉想是否可據,而州之稱公無先無後,固只能存疑,不能據以為例。然則春秋稱公者,王室世卿之外,其惟宋公乎?此甚可注意者也。又姬姓在此表中除爵號不詳者外;列於侯者十六,為最多數;列於伯者十二:曹、鄭、祭、北、燕、郕、芮、凡、賈、滑、原、毛;列於子者,除劉子前文中已訂正外,尚有吳、巴、郜、頓、沈;列於男者一:驪戎;列於附庸者一:極。子男之姬姓者,非越在蠻夷,如吳如巴,即陳蔡間之小國;若郜則僅以其大鼎見於經文,春秋前已滅:驪則本是戎狄之類。此數國受封之原,除吳、郜外皆不可詳。如頓、沈之是否姬姓,經文《左傳》亦無說也。姬姓何以非侯即伯,號子者如此其少?此又可注意者也。表中以子為號而從杜氏標姓為姬者,已如上所舉,若其他號子者,則:

子姓有 譚;

姜姓有 萊,姜戎;

曹姓有 邾,小邾;

己姓有 莒,溫,郯;

嬴姓有 徐;

姒姓有 鄫,越;

羋姓有 楚,夔;

隗姓有 弦;

偃姓有 舒,鳩舒;

妘姓有 偪陽,鄅;

歸姓有 胡;

風姓有 須句;

祁姓有 鼓;

允姓有 陸渾之戎;

姓無可考者有  鄾,鄖,賴,麇,宗,潞,戎蠻,無終,肥,鐘離,鐘吾,盧戎。

再以地域論之,則在南蠻、東夷者二十七:吳、楚、巴、鄾、鄖、賴、舒、弦、頓、夔、宗、越、鐘離、舒、鳩、盧戎(以上偏南),邾、莒、小邾、徐、鄫、須句、郯、萊、胡、鄅、鐘吾(以上偏東);在戎狄者七:姜戎、陸渾之戎、潞、戎蠻、無終、肥、鼓。至於譚、溫、頓、沈、麇、偪陽,各邑中,則溫在王畿之內,譚入春秋滅於齊,頓、沈之封不詳,偪陽則妘姓之遺,亦楚之同族也(見《鄭語》)。約而言之,以下為號者,非蠻夷戎狄,即奉前代某姓之祀者,質言之,即彼一姓平孑遺。其中大多數與周之宗盟不相涉。彼等有自稱王者,如徐、楚、吳、越,春秋加以子號,既非其所以自稱,恐亦非周室所得而封耳。

男之見於前表者,僅有三:許、宿、驪戎。準以周公子明器中“侯田男”一語,男實侯之附庸。戎驪之稱男不見於《春秋》經,宿亦然。準以《魯頌》“居常與許,復周公之宇”及隱十一年《左傳》“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壬午遂入許……齊侯以許讓公”之文,則許在始乃魯之附庸,故入其國先以讓魯,魯思往事之強大,而欲居常與許也。意者許在初年,曾劃入魯邦域之內,其後自大,魯不過但欲守其稷田耳。及鄭大,並此亦失之矣,今彝器有許子簠許子鐘,而無稱許男者(魯邦域所及,余另有文論之)。可知彼正不以“侯田男”自居也。

如上所分析,則五等稱謂之分配頗現淆亂,其解多不可得。今先就字義論之;果得其誼,再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