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呼之欲出(第4/6頁)

回到上海,沈從雲立刻聽胡雪巖說,鄭觀應病了。沈從雲趕緊追問,得知不過是受了點風寒,這才放心下來。不過還是第一時間上門去看望鄭觀應。

躺在靠椅上休憩的鄭觀應,看見沈從雲進來的時候,有氣無力的說道:“子歸回來了?要說這人啊,還真的不能閑下來,這不張謇剛來幫忙,好不容易我輕松了一些了,居然就病了。當真是一副勞碌命啊。”

“哪個張謇?”沈從雲隨口問了一下,對於張謇,沈從雲了解並不多。

“還能是誰?甲午年將的狀元公啊,也不知道怎麽想的,死活要到紗廠裏去摻和一股,還建議我把沙場的名字改成大生紗廠。”

沈從雲一聽這個,想起來這個不去當官跑來搞事業的狀元了,歷史上不是受張之洞的委托,辦的紗廠麽?怎麽跑到這裏來摻和一下?

“呵呵,我了解了一下,是張之洞的意思。覺得兩家聯手辦紗廠,把企業辦大一點,競爭力也強一些。”鄭觀應的進一步解釋,沈從雲總算明白了張謇怎麽來的了。

“這樣也好,你可以輕松一些,紗廠的事情只管給他去弄就是了,反正到時候跟著分紅就成。”

鄭觀應蒼白的臉上露出沉吟的表情道:“子歸,我總覺得我們現在的辦法,不是長久之計。關乎民生的企業,還是應該由民間來辦,我估摸著,要是你上個折子,請朝廷準許民間自行辦企業的話,十有八九能成。到時候,在松江、嘉定劃出地方來,只要在指定的區域內辦企業的,都可以給予免稅三到五年的政策。這樣一來,民間資金會加快流入的腳步,對兩江實業的促進有很大的好處。”其實,沈從雲委托鄭觀應經辦的企業裏,實際上已經存在了大量的民間股份,鄭觀應是從中收益不淺後,才會有這樣的一個正名的想法。

沈從雲不得不嘆服鄭觀應的才智,這哥們歷史上還寫了本《盛世危言》的書,那可是光緒當作實業救國的教科書來用的。

“正翔兄,我看這幾年你也夠辛苦的,不如多放放權利給下面的人,以來你多出時間來休息,二來還希望你總結一下在實業方面的經驗,編成一本書,作為新式學堂裏的教材來用。”

鄭觀應聽了頗為詫異,看了沈從雲一眼,尋思了一番道:“成,我試試看。”

按照鄭觀應的意思,沈從雲回到住所,立刻就給朝廷上了這麽一道折子,請準民間自行集資興辦工廠。不出意外,很順利的通過了,不過只是在兩江、兩廣試行。

沈從雲勸減租息的行動,在搞定了恩銘和廬州方面後,在三省官府的強制下,得到了快速的推廣,一些地區多少存在著反彈的現象,都被各地官服鎮壓下去了。沈從雲一再嚴令,不得利用勸減租息的機會收刮搞事,特意還組織了一千多人的工作組,抽調了一個旅的兵力配合,在三省各地監督這件事情,還真的被沈從雲抓到幾個不怕死的官員。

比如江西贛州的知府,利用勸減租息的機會,大肆拘禁當地士紳,明著是要人家減租減息,暗地是裏刮銀子。沈從雲得知後,立刻派兵抓人,同時開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三省全民監督活動。根據百姓的舉報,兩江三省先後十幾個官員被沈從雲拿下,反正都是些屁股不幹凈的,沈從雲拿下後罪名都是現成的。在這些官員的接替人選上,慈禧又一次表現出對沈從雲的忍讓,基本上沈從雲提名的官員,都順利的通過了。

慈禧的連續忍讓,讓沈從雲看清楚了一個事實,京城裏現在已經鬧騰的相當厲害了,尤其是翁同龢為首的帝黨,利用強學會的報紙,大肆宣揚維新,宣揚學習英國、學習日本。什麽意思?還不是要為光緒奪權造勢?

沈從雲在對待光緒這個敏感的問題上,一直保持著距離,從來不公開見帝黨的人。雖然沈從雲也喊了兩嗓子要維新,不過還是加上了一句,“維新之事,還應謹慎,縱覽西方各國模式後,取起可用著為之,不可事事照搬。”

至於梁啟超後譚嗣同,多次求見沈從雲,都被沈從雲拒絕了。

光緒在通過翁同龢的專呈,三次拜讀康有為的上書後,屢次想召見康有為而因品級問題而不能成,後來還是奕譞出了個主意,光緒想問點啥,就讓大臣傳話給康有為。

這樣的一個方式,在1898年1月24日這一天,造就了歷史上康有為舌戰群貴的一幕。

西花廳!西遊歸來的李鴻章、翁同龢、榮祿、刑部尚書廖恒壽、戶部侍郎張蔭衡等五人,作為皇帝傳話的代表,在這裏等待這康有為的到來。

榮祿首先發難道:“祖宗之法豈可隨意改變?”很明顯,這個問題問的比較渣。

康有為早有準備,料到會有人拿祖宗來壓人,淡然笑道:“祖宗之法,是用來治理祖宗留下的疆土的,如今疆土都保不住了,還談沈從雲祖宗之法?就拿總理衙門來說吧,也不是祖宗之法裏就有的,而是後來根據需要增加的,可加,祖宗之法還是可以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