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北洋潰敗(第4/4頁)

沈從雲的解釋非常勉強,這也就是忽悠克澤,真實的目的只有一個,沈從雲覺得時機沒到。而出兵的時機到底是什麽時候呢?沈從雲不想說,也不能說。

戰局的進展出乎了清政府的預料,更出乎了日軍的預料。平壤敗退後,22日李鴻章電令全線退守鴨綠江防線,日本陸軍只是在平壤遇到了一點抵抗,就占領了朝鮮全境。相比於海軍的兩敗俱傷,日本陸軍這一會真是揚眉吐氣了。

難怪戰後外國報紙稱,如果淮軍陸軍能有北洋水師一半的戰鬥意志,就不會敗的這麽難看。葉志超的八百裏狂奔,留給還大量使用青銅炮和單發步槍的日軍新式火炮數十門,連發快槍一萬多支,彈藥無數。日軍連軍火補給都直接省了。

海戰沒有占到便宜,日本大本營迅速作出調整,決定發起地面攻擊,先占據遼東半島,以之為直隸決戰的根據。

於此同時,李鴻章也提出了“嚴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籬,力保沈陽以顧東省之根本”這一戰略。什麽意思呢?兩點,一是保衛北京的門戶,二是守住滿族歷代祖先的陵寢。這樣的狗屁戰略,能打的贏才是怪事了!

1894年10月22,日軍兩萬五千余人在鴨綠江沿線集結完畢,24日,發起攻擊,安平河口、鼓樓子的清軍望風而逃,將九連城的側後暴露給了日軍。聶士成、宋慶兩軍奮力抵抗,寡不敵眾,先後退往叆河以西和鳳凰城。三天的時間,鴨綠江防線崩潰。

見北洋艦隊縮在港灣裏當烏龜,日本聯合艦隊壯膽糾集了十四艘戰艦,掩護陸軍登陸花園口,猛攻旅順、金州。金州守將徐邦道、趙懷業多次請求北洋艦隊支援,李鴻章就是不松口,24、26、27、三日,日軍第二軍第一師團登陸完畢,十二混成旅登陸成功。徐邦道主動出擊,大量殺傷日軍,重創日軍第五師團一部,然兵力單薄,最後敗走。

11月6日,金州城破,7日,日軍進攻大連,趙懷業遁走,日軍兵不血刃得大連,繳獲清軍遺棄大小火炮一百二十余門,彈藥二百四十六萬余發,以及大量軍用物資。

21日,宋慶率援軍增援旅順,在金州受阻,衛汝貴、趙懷業、黃仕林臨戰逃往威海,零星抵抗後,22日旅順失陷。

11月7日,就在日軍猛攻之際,慈禧的六十大壽在北京如期舉行,同樣是在這一天,沈從雲所部新編第二軍第三師,由師長余震率領,登上了北上的火車。

11月23日,遼東半島的潰敗責任,終於落到了李鴻章的頭上,光緒下詔,李鴻章“革職留任”,並急電沈從雲,火速北上。

沈從雲經營了多年的新軍,在甲午年末,踏上了對日作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