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一切為了甲午(第2/5頁)

(注:呵呵,關於遷移軍工廠的事情,確實欠考慮了,大家提醒的及時,改之。)

增練新軍,囤積軍火,為軍隊的醫療保障開辦醫學院,沈從雲一切都為了甲午。

就在沈從雲厲兵秣馬的同時,日本為侵略和中國開戰的開戰準備,也到了最後的時刻。

1882年朝鮮的“壬午兵變”後,日本參謀本部就已經開始制定對中國作戰的方案,舉全國之力,加快了對中國作戰的軍事準備的腳步。1890年,日本的軍費開支,占國家預算的30%,1892年,劇增至41%。

19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陸軍平時的編制為三萬一千余人,戰時編制為四萬六千余人。海軍只有十七艘艦船(大部分為木制),總排水量為一萬三千八百頓。經大力擴充,至甲午開戰之前,日本按新的戰時編制進行動員,陸軍為七個師團(含近衛軍師團),加上屯田兵團和對馬警備隊等,總兵力可達22萬余人。海軍經過擴充,擁有軍艦三十一艘,魚雷艇二十四只,加上死艘代用軍艦(武裝商船),總噸位達到七萬兩千六百余噸。

改制後的日本軍團便成為:兩個步兵旅團(每旅團兩個步兵連隊聯隊,每聯隊三個大隊,每大隊轄四個中隊)、一個騎兵大隊(轄三個中隊)、一個炮兵聯隊(轄兩個野炮大隊,一個山炮大隊,每大隊轄兩個中隊)、一個工兵大隊(轄兩個中隊)、一個輜重兵大隊(轄兩個中隊)。七個師團總計將佐一下十二萬三千余人、馬三萬八千余匹、野炮一百六十八門,山炮七十二門。

軍械方面,1880年陸軍中佐對“施捏德”、“李·恩飛”等後膛槍進行了改進,制成“村田十三年式”單發步槍,後又改進為“村田十八年式”,1889年,隨著無煙火藥的出現,“村田二十二年式”連發槍誕生。由於國力問題,日本到甲午戰爭爆發,也只有近衛師團和第四師團裝備了連發槍,其他部隊裝備的還都是單發步槍。

日本海軍為了對付定遠、鎮遠兩艦厚厚的裝甲,強行在“松島”、“嚴島”“橋立”三艘噸位在四千二百噸的戰艦上裝備了320毫米口徑的主炮,創造了世界海軍史上的“奇跡”,日後的黃海大戰中,“三景艦”的主炮根本就是擺設,也算是海軍史上的一大笑話了,當然日本人兵不這麽認為。

1893年,由於翁同龢的阻撓,李鴻章在和日本爭奪新式的英國產的新式巡洋艦中失敗,日本增加了以“吉野”為代表的新式戰艦,可以說由於中國的內耗,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之間的實力對比此消彼長,雙方基本處在同一實力水平線上。日本海軍勝在裝備了速射炮的新式快速戰艦多,北洋水師則勝在士兵素質和定遠、鎮遠兩艦厚不可破的裝甲,和令人恐怖的305毫米主炮。(注:一直有人認為,當時日本海軍的士兵素質強於北洋水師,個人綜合了一些歷史資料以為,北洋水師的士兵素質,應該在日本海軍之上。)

為了準備對中國開戰,日本當局廣派間諜,收集各方面的情報。1893年,日本參謀本部次長,川上操六親自到朝鮮的釜山、仁川,中國的天津、上海、南京等地。重點窺探中國的軍備,士兵訓練,軍隊裝備,地形地貌等等。甲午戰爭爆發以前,日本早就繪制好朝鮮和中國東三省、渤海灣在內的詳細的軍用地圖,上面甚至表明了每一座小丘和每一條道路。

處心積慮查探中國軍情的日本參謀本部,怎麽會錯過沈從雲這麽一個突然冒出來的人物,還有沈從雲的新軍。

1894年的春節悄然來臨了,江南大地上飄起一陣飛雪的時節,陣陣的鞭炮聲中,預示著來年翠綠遍野的春回大地。

大過年的三天,沈從雲總算是有了點休閑的時間,大年初一躺在床上抱著頭發已經長了起來的毓秀格格堅決不肯起來。

正式跟了沈從雲的毓秀,一反過去的作風,平時顯得格外的溫柔。眼看這沈從雲身邊的妻妾肚子裏都沒有啥動靜,毓秀最近開始鼓勵沈從雲,找個機會把丫鬟小菊給做了,說這叫廣布雨露。

不過在大年初一這一天,毓秀表現出了非常堅決的態度,死活把沈從雲推開,先起來穿戴完畢,然後生拉硬拽的把沈從雲弄起來。

沈從雲無奈的起來,三個小妾幾個丫鬟一湧而上,給沈從雲一番收拾。收拾完了剛到客廳前,一幹下人們早就在那等著給沈從雲拜年了。中國人過年圖個喜慶,身為大房的毓秀,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紅包來,挨個的發下去。一番拜年之後,沈從雲正打算溜回去睡回籠覺,結果鄭觀應、斯蒂芬聯袂而來,還沒等打發走這兩位,余震和一幫天津學生兵出身的軍官也到了,沒一會連克澤等德國軍官,弗朗索瓦等法國雇傭軍全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