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奕匡的態度

盛宣懷長長的出了一口氣,滿意的笑了笑,朝李鴻章看了過來,微微的點了點頭。一大早的請沈從雲過來,以沈從雲現在的身份,完全可以不買這個帳,這個主意是薛福成出的,就是想看看沈從雲的反應,看看沈從雲還有沒有是李鴻章一系的人的覺悟。

沈從雲出了大門,直接帶了李耀祖和兩個衛兵,一陣快馬急行,趕到李鴻章的行轅不過十幾分鐘的事情。距離行轅大門十幾米外,盛小七已經翻身落馬,疾步上前報上沈從雲的名號。這時候沈從雲也下馬快步上來了,門口的戈什哈早得到了指示,恭敬的上千打千相迎,通報的人早跑步去內院,戈什哈引著沈從雲往裏面走來。

“子歸來的好快!辛苦了。”李鴻章笑呵呵的樣子,沈從雲看在眼裏,想起了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

和李鴻章對著幹明顯不是對手,沈從雲調整定位,確定了新的歷史時期對待李鴻章的辦法就是虛偽和對待。見李鴻章對自己隨傳隨到的姿態表示滿意,沈從雲自然要加把火,把虛偽進行到底。

“中堂大人對從雲有知遇之恩,從雲一直以能唯中堂馬首是瞻為榮,中堂傳喚,怎敢怠慢?”沈從雲態度之誠懇,連自己都被感動了,當初混白領那會,對頂頭上司拍胸脯表忠心也不過如此,不過記憶中那個頂頭上司,後來吃了沈從雲的暗算,被沈從雲頂了位置。還是魯迅先生分析的透徹啊,這是一個人吃人的世界,想不被別人吃掉,就要學會吃人。

“哈哈哈,我輸了,今天中午望海樓我請客。”薛福成笑呵呵的接過話去,臉上不露痕跡,輕輕的看了看盛宣懷的表情。

李鴻章笑了起來,微微點頭道:“書耘請客的事情,往後放一放吧,慶王爺昨日派人送來消息,今天一早出發,傍晚便到,我等還要早早前往迎接,自然是要安排宴席給慶王爺接風洗塵的,到時候大家都去。”

說罷,李鴻章意味深長的看了沈從雲一眼,發現沈從雲一副完全不知情的差異表情,不由心中微微得意道:“子歸啊,朝廷昨夜來了急電,慶王爺坐鎮天津,總領與法國人談判一事,你心裏可不要有想法啊。”

沈從雲作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苦笑道:“豈敢,朝廷這也是表示對談判的重視,從雲以為慶王爺到了天津,重開談判之事便可提上日程了。”

李鴻章笑道:“太後對議和一事決心很大,也很重視,子歸凡事需謹慎從事,不可過分激怒法國人,引發新的爭端,這就不是太後所希望看見的了。”說完,李鴻章自嘲的笑了笑,又道:“老夫這也是瞎操心了,以子歸之才,何須老夫多言。眼下老夫受命與倭國交涉,其中事務還請子歸建議一二才是,這也是請子歸來的目的之一。”

歷史上1885年4月18日,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簽署的中日《天津條約》,可以說是李鴻章一貫的外交作風,也可視作是一貫的失敗。

日本對朝鮮的圖謀已久,占據朝鮮以之為跳板進而某圖中國東北,這是日本人早就制定的計劃。從1875年的《江華條約》,日本以承認朝鮮為自主國家開始,一直到《天津條約》,十年的時間,日本完成了把朝鮮這麽一個中國屬國的地位,演變成朝鮮由中日“共同保護”之下的地位,可見李鴻章在外交上的軟弱,雖然他也看到了日本侵略朝鮮的野心,但是沒有意識到日本會主動和中國開戰,更沒有看到,日本最終成為他一生外交活動中最大的恥辱。

現在歷史似乎發生了小小的震動和扭曲,《天津條約》到4月底了,還沒正式簽署,可見也就是這一兩天的事情了,估計李鴻章和伊藤博文談的基本到了最後階段了。

既然沒有正式簽約,李鴻章又開口相問,沈從雲深思了一番,還是覺得要說一點,於是便露出沉重的表情到:“中堂,倭國自明治維新起,全盤向西方學習,其發展速度之快,國力增強之快,遠遠大於我國。從雲以為,倭國雖小,然其野心不小,如不早做準備,日後必為我朝大患。朝鮮一事,必須堅持一條,日本撤兵,中國駐軍,否則後患無窮。”

“哦?”李鴻章露出不以為然的微笑,沈從雲看著心裏拔涼拔涼的,知道自己的話白說了,也就不再多說。只是安靜的等待著李鴻章繼續道:“從雲想的甚遠,不過老夫以為倭國彈丸之地,斷不敢尋釁我大清,從雲多慮也。”

沈從雲心中一陣慘笑,暗道:“很傻!很天真。英國、法國、德國這些國家,那一個大的過中國?不照樣打上門來,逼著清朝簽署賣國條約,燒了皇家園林圓明園麽?我跟你說吧清楚,隨便你去折騰,總之日後你李鴻章的淮軍是靠不住的,我也沒指望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