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帝業,畫前(大結局)

“……泰昌元年到泰昌五年這段時間中,時人筆記頗有特色,在一個王朝即將發生更叠的時代,絕望、悲觀的氣氛往往彌漫在民間,多有騷亂怪異之事,富貴人等,百姓平民,或悲慟灰心,或縱欲狂歡,整個社會是病態的。

不過,這五年和以往都是大有不同,王通已經向天下人證明了他的才能,他讓天下變得越來越好,可以想見,等到那個更叠完成,只會更好。

因為有這個判斷和思想,民間甚至是士林官場整體氣氛都是輕松愉快,這一點從各種作品中得到了證明……”

“泰昌三年四月初五夜半,秦王以清君側之名起兵,出王府兩街即敗,亂眾共八十五人,皆為王府內官仆役……起兵之初,秦王曾出銀四千二百兩,通西安守備,然不知如何,銀到守備處,只余一千二百兩……首告秦王作亂者一為秦王妃,二為秦王世子……”

“河南唐王反亂,唐王素豪奢,不吝錢財,散盡家財聚亂眾三千,然財帛誘人,匪類反劫掠唐王財貨,唐王無奈,報官求救……”

“安樂侯為奸邪所蔽,聚禁軍妖人為眾,意圖行不軌之事,武帝聞之,入宮責問安樂侯曰:‘陛下欲謀反乎?’此處情景,斷不是‘禦’字,所謂‘禦謀反’之事,不過以訛傳訛,荒唐可笑而已。”

……

王通成為冀王之後,算是給天下人一個信號,大家雖然沒有經歷過,可史書上多有明言,照著做總沒有什麽錯誤。

泰昌元年,就有言官上奏,請天子順應天命民聲,禪讓帝位,此等言論大逆不道,天子震怒,冀王震怒,這位山西道禦史被貶斥地方,去往大同府做一個邊境知縣。

對於想要大言博富貴的人來說,這是給大家一個警告,說的事情或許無錯,但現在時機不對,王通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虎威軍除了第一團歸王通直領駐守京師之外,其余幾團也都是派駐各地,其中韓剛率部駐紮在河南、陳大河部去往南直隸駐紮徐州,孫鑫部由寧夏鎮撤出,前往湖廣,譚劍部則是駐紮在山東。

泰昌三年,虎威軍七團變為七軍,每軍三個禁軍編制的團,也就是六百名火銃兵,一千名長矛兵,外加三門火炮以及相應人員的團,還有馬軍一千人,炮隊五百人,火炮十五門,輜重營一千人,以及由從前的駐軍改編的營若幹,其中有直屬步營一千五百人,直屬馬營五百,這些都是從前的督撫標兵和軍將親衛改編而來,其余沒有直屬名號的營,則是分駐各處要地,大體是精簡改編過的從前兵馬。

第一軍有所不同,第一軍共有六個團以及三個直屬營,六個團中有一個團是王通的近衛團,兩千人,其余五個團是禁軍編制,另有馬軍三千人,三個直屬營,大體是從前禁軍和京營的改編,第一軍中,有兩個團駐紮在天津衛,一個團駐紮在通州。

此外,錦衣衛在必要時候還能夠動員三千左右能夠作戰的力量,天津衛的武裝護衛隊更不必說,那裏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有萬余人動員起來。

水師的規模一直在膨脹,三江船隊的規模膨脹的更快,天津衛和松江府不斷的造大船下水,泰昌二年的時候,南直隸似有不穩的跡象,這時候,三江船隊的主力艦已經比當年的十海大艦大了一倍,這支艦隊開進了長江,在進行一次武裝航行之後,一切都是偃旗息鼓。

王通依靠虎威七軍以及商團武裝控制了大明的北方,然後通過強大的水師將大明沿海鎮服,剩下的那些,已經對抗不了大勢了。

泰昌三年年中,和禁軍改編同時,王通開始改革宗室之政,各地親藩宗室不得出封城的禁令取消,但封地皇莊也一並取消。

給了親藩宗室兩個選擇,親王和郡王這兩個級別,可以攜帶家產來到天津衛和松江府居住,郡王以下,自謀生路。

也就是親王和郡王有封地皇莊,其余的都是靠吃宗祿為生,而宗祿僅僅是存在於紙面上的概念,他們現在本就是自己養活自己,在山西和陜西的宗室早就已經去塞外謀生了,對於郡王之下的宗室根本沒有什麽影響。

但親王和郡王這一級,卻舍不得自己的榮華富貴,他們的封地和田產都是當地最好的,這等產業如何能舍得。

悲哀的事情就在於,他們被圈在城裏太久,已經沒了抗爭的勇氣,當地的百姓士紳世世代代被這些宗藩禍害,對他們的離開各個拍手稱快,沒有人願意幫忙或者是做別的。

幾個不甘於如此的王爺想要作亂,想著大明幾百年天下,總有人願意跟隨,或許天下景從,結果除了些讀書讀到腦子壞掉的酸儒,冷冷清清,輕易就被平定,也有一個知道反抗不成,卻也不甘心被這麽安排的,潞王再得到消息之後,在王府中自盡,在洛陽的福王倒是高高興興的去往天津衛,並且還上疏泰昌,想要將自己的母親王恭妃接出皇宮奉養,這個要求也被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