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廷議入朝

禦書房中,萬歷皇帝坐在龍椅上,王錫爵和王通都有個繡墩坐,不過田義和鄒義二人卻只能是站在一邊了。

若是以往,不管禦書房中又怎麽樣的機密事,趙金亮總會在的,而且這等場合商議軍國大事,照例兵部和戶部尚書也要在的。

但在今天這個場合下,他們都不夠資格,皇帝、內閣首輔、司禮監的掌印和提督太監,和眼下實際上的大都督王通,這幾個人就是大明的最頂層,最核心的人物,其他人都是差了些。

“大將在外,應有專權,這個道理朕懂的,但有些事情還是要問問,所以就這麽幾個人在。”

萬歷皇帝溫和的說道,看著王通要起身說話,萬歷皇帝擺擺手繼續說道:

“問了什麽,不代表你做的不對,你還是按照你的章法來做,朕這邊也就是不明白而已?”

話是這般說,可既然表現了這個態度,那就是對王通的安排還有種種的疑點,所以才要問話,皇帝有疑問的,如果解釋不清楚,不是說不改就能不改的。

這次大明出動的兵力人數或許比不上有明一代的幾次大行動,但質量卻不差,幾乎是將大明北方野戰精銳抽調了七成,還有南方水師最精華部分,如果這次的行動有什麽閃失,北方幾乎沒有足夠的力量維持,更不要說倭寇可以直撲大明腹心之地。

如此規模的行動,由不得萬歷皇帝不慎重,即便是知道自己在軍事方面並不在行,可還是要問個明白。

看這個場面,對王通的點將聚兵,並不僅僅是萬歷皇帝不明白,內閣首輔王錫爵,司禮監掌印太監田義也都有疑問。

天子既然說出這個話來,王通自然不會拒絕,欠身開口說道:

“陛下請問,臣知無不言。”

“朕看你調集兵馬,為何騎兵這般少,若是按照你每處邊鎮抽調的兵馬數量來看,每邊鎮抽調一千五百步卒,步卒那裏有騎兵好用,雖說邊鎮已經開始裁撤兵馬,可你每處抽調這個數目的騎兵也不是什麽大事,都是承受的起,王通,此次乃是國戰,切不可輕視敵軍!”

和倭寇二十萬大軍在朝鮮進行的大戰,大明調動的兵馬自然是越強越好,騎兵肯定是要強過步卒,特別是對於邊鎮的精銳來講,王通這樣的調集,只是用各邊鎮的步卒,而沒有抽調那些邊將們的騎兵家丁,這讓萬歷皇帝頗為的不解,要說王通不會帶兵打仗,顯然是不可能的,只能從掉以輕心這個方面來推斷,百戰百勝導致的驕橫輕敵。

“陛下,邊墻外還不能說是處處太平,各處邊鎮因為裁撤軍戶也有怨言,局勢也要小心提防,留下這些精銳騎兵,正可以調動鎮壓,若是抽空了,恐怕被奸邪小人有機可乘,二來騎兵的優勢在於機動,在於沖擊,朝鮮狹小地方,山地眾多,騎兵優勢在那裏發揮的並不大,步卒步步推進,反倒是有了穩妥的好處,而且各個邊鎮的騎兵各有統屬,都是邊將的命根子,順風仗或許能打,遇到困難卻未必能支持,步卒則不盡然,各邊鎮精銳標兵現在則是毫無著落,有這樣出戰的機會證明自己,則會盡心竭力,第三,若是用騎兵,後勤軍費都是耗用太大,千五騎兵,耗用甚至超過禁軍一個團,此次陛下匯集天下兵馬,國庫本就是緊張,能省一分是一分,而且禁軍馬隊加上大同馬隊已經近五千,加上遼寧本地精騎,戰場機動已經足夠。”

王通侃侃而談,說的萬歷皇帝和周圍幾個人都是不住的點頭,等王通說完,萬歷皇帝和王錫爵以及田義對視了眼,笑著嘉許道:

“真是國家棟梁,處處替江山社稷考慮,王通,你覺得這一戰要打多長時間?”

“回陛下,各路大軍匯集遼東怎麽也要在明年正月,至於此戰要多長時間,戰事多變,又是國戰,臣不敢妄言。”

這個倒是中規中矩的回答,萬歷皇帝點點頭,王通看了看在禦書房中的幾個人,沉吟了下,卻開口問道:

“陛下,其實此戰勝敗,臣頗多大勝的把握,不過只要打多少時間,陛下,也可打六個月,也可打一年或者更久,臣以為打的更久,好處更多一些?”

話說到這裏,禦書房中幾人臉上都是露出詫異神色,大家都知道王通是個穩重人,不會胡說八道,更何況這是在禦前問答,更是不會妄言,可“打的更久,好處更多”,這實在匪夷所思了。

為了眼下這些兵馬的匯集,京師中樞就已經是操盡了心,打仗就是花錢,這個真是不假,還沒和倭寇大軍交鋒,這銀子就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等到開戰,那更是金山銀海的花費,工部這邊修陵寢和河工的預算已經是挪到了後年,打的更久,那豈不是把整個大明都給打窮了。

“這次出兵,如果不是你做的那份軍需預案,恐怕戶部那些人就要鬧著去加稅了,打得久花錢就多,死人也多,到時候恐怕榨幹了國庫,鬧出亂子來,你為何說打的久好處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