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萬歷十九年的插曲

大明在西南用兵和在北邊不同,在北邊被蒙古壓了這麽久,還知道和談互市之類的柔和手段,但在西南,那就是一個打字。

楊家在播州這麽折騰,大明官員之所以裝糊塗,無非是怕麻煩,左右是貧瘠之地,都是九苗之族,打打殺殺隨他去,有個分寸就好,但楊家這麽不知道收斂,甚至向漢人居住的州縣下手,殺害官員士紳,這就不能坐視了。

播州周圍的地方大員們心裏也有數,四川、貴州和湖廣三處官兵羸弱不堪戰,如果倉促調集兵馬過去剿滅,被楊家的兵卒擊敗,大軍潰散,且不說楊家得了官兵的給養軍械,收攏俘虜會勢力大漲,這人心浮動就是一個要命的麻煩。

眼下,楊家的亂子還沒有蔓延開,地方官府可以對上面說是徐徐準備,要吃了大敗仗,負責的一幹人都要下詔獄了。

所以從萬歷十八年撕破臉開打,楊家倉促間也沒能力從播州打出來,那地形對他來說是個屏障,同樣也是個阻礙、四川、貴州和湖廣相關的官員一直是在調集力量準備,並且在朝廷中活動。

那一等真正有關系的,就是調走了事,那關系淺一點的,就是一方面訴苦,一方面把真實的情況送到京師。

四川、貴州、湖廣甚至他們周圍的區域,在大明的政治體系裏,萬歷皇帝這一系伸手還不多,還屬於傳統的文臣統轄區,盡管這麽說頗為的別扭。

內閣六部的中樞大員們都是久經宦海,能夠看清楚官樣文章背後到底藏著什麽真相,按照王錫爵的話講:

“……再不派人過去,恐怕馬上就要局勢糜爛了……”

調子定下,就按照從前的規矩,派一名文臣過去總管此事,這就是總督川楚黔三省軍事李化龍。

李化龍雖然是進士出身,不過當年運氣不好,沒機會在京師熬資歷,去到地方上做了個知縣,然後一步步走,在南京混了個閑職工部侍郎然後派到遼東做巡撫,地方大員做了幾年之後,又是回到南京這邊。

左右是進不了京師,可這樣任職經歷豐富,又在任上結結實實做了幾件實在事的官員很是少有,四川這樣的亂局,正適合這等能臣前往。

做過邊鎮巡撫的多少知曉軍事,李化龍算是懂得很多,去往四川之後卻發現這邊的局勢比他想的還要艱難很多。

四川、湖廣和貴州不是沒有能戰的兵丁,實際上能戰兵丁的比例還很高,可這些人大都是所謂的苗兵,也就是以歸化比較久的苗族、瑤族等西南民族為主題的步兵,這些兵卒相比於松懈已久的衛所兵來說的確是強悍很多。

但眼下這個局面卻不能用這些力量,因為這些苗兵也是歸化的土司統轄,而播州也屬於是土司政權,如果動用苗兵去打,別被播州楊家收服,反倒成了禍害,成了對方的力量。

實際上,靠近播州的不少土司倒是主動請戰,因為楊家侵害到他們了利益,雖然是同族,也萬萬不能忍。

總督李化龍還是謹慎為先,不是不想用,而是川黔楚三省能動用的力量實在是太少太弱,稍有問題,人心浮動,就是全省崩盤的局面,一定要謹慎,不敢有分毫的差錯。

李化龍一邊派人去和楊家虛與委蛇,大家假模假式的問罪請罪,一邊調集各處的力量分兵圍堵。

楊家的播州畢竟是一隅之地,能動員起來的力量頂天也就是那麽回事,播州周圍被他打下了幾十個屯堡,兩個州縣,村寨上百,但也就是這個範圍了,再向外,三省兵馬就和他互有勝負,是個拉鋸的局面。

李化龍所做的中規中矩,調集各處兵馬匯集在合江縣一帶,囤聚糧草,征發民夫,等達到了絕對優勢的力量之後,再進行總攻。

不過播州地形險要,楊家和同盟苗兵的戰力頗強,這就要做好足夠的余量,也就是說把握越大越好,這個越大的“把握”,總督幕府的一幹人和幾省巡撫都知道的,沒有十萬兵,沒有十萬兵可用一年之糧,萬不可輕動。

調集這些人和糧草,而且要盡可能的不驚動京師和地方,不造成太大的波折,最起碼要三年以上的時間。

老實說,三年的時間不算多,特別是對付這樣的敵人,李化龍所做的也算是他的本份,是完全穩妥的做法。

但準備到了萬歷十九年,李化龍在京師的好友卻寫了封信過來,這信上說的頗為直白,開始只是列舉了從歸化城到關外的幾場大戰,用時不超過一個月,調動兵馬不足十萬,都是滅國殺王的完勝,如果播州這樣的內部反亂還要花費這麽長的時間,日後被人提起,怕是被人當成無能來彈劾的證據。

看到這封信,李化龍頗為無奈,平心而論,他的準備是中規中矩,不管是誰都要評價個老成持重,但信上所說的也都是實情,禁軍那邊的勝利太過輝煌,相比之下,其余各處實在是沒辦法拿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