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傾國之利(第2/3頁)

可以預見的將來,甚至都不是什麽百年以後,十年二十年間,甚至更短的時間,大明稍微有規模的城市中就會同行這樣的錢幣,工商業者和富人也會習慣這種錢幣,因為他比現在的銅錢要方便太多。

做到了這一點,等於是掌握了大明的金融系統,等於是掌握了大明工商的上層結構,三江系統本來就是在大明占有絕對優勢的巨無霸,如果再有了這個系統,那意味著什麽,不言自明。

而且能做到這個,朝中的文官們和內廷的太監們甚至都不會忌諱猜疑,他們沒有這個知識,甚至可以說,他們沒有這個意識,他們根本不懂這方面,如果他們懂,到如今也不會錢幣嚴重缺乏,要讓私鑄的錢幣大行其道,附帶說一句,私鑄的錢幣居然還要比官造的好。

再細節一些,掌握了大明的金融,掌握了大明工商的上層結構,這都是比較大的意義,鑄幣本身長久來看也是有極大的利潤。

銀半兩、銀一兩到金十兩,這些錢幣建立起信用之後,錢幣材料本身的價值就會被淡化,錢幣上印著的幣值才是他的價值,也就是說,信用建立起來,金銀幣未必用足量的金銀鑄造,可以摻入一定比率的其他金屬,但有三江系統的信用在,即便是金五兩裏只有三兩金子,他依舊可以當做五兩金來進行交易,一個錢幣的差額,想想三江銀行要鑄造多少錢幣,這差額的總量又會有多大。

至於信用的建立,這個對三江系統來說完全不是問題,他手中的金銀實在是太多了,足夠應付任何程度的兌換和交易。

這些都不是一時一天的能做的,能在一年兩年之內做成已經是幸運,不過錢票和銀票可以先行操辦起來,這倒是相對簡單。

三江銀行總行就設在松江府遼國公宅邸邊上,三江系統內的人都習慣的稱為三江總行,這個稱呼雖說是簡稱,可也說明這個三江銀行的地位,原來三江內、商行、錢莊、保險行、船行、匠坊等等產業彼此獨立的局面結束了,接下來都是由三江銀行總領,名副其實的總行。

……

京師傳來的消息有很多,最讓王通關注的就是,萬歷皇帝重開虎威武館,一切都按照王通當年的規矩進行,從宣府、京軍和薊鎮各處挑選將門少年,和天子一同訓練。

但此時不是當年,萬歷皇帝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和少年們在一起,他只不過在開學的時候去一次,幾天再去一次,算是拉近關系,估計畢業的時候也要去一次的。

教官上,禁軍軍官和內廷的武職宦官自然是首選,不過虎威軍的戰力天下無雙,自然不會放過,據說韓剛和李虎頭、馬三標都是被選上做了教官,輪流過去講課。

估計等這些少年武將畢業了,也會被安排在禁軍、京營和虎威軍之中,可這樣的訓練,這樣的接觸程度,萬歷皇帝能抓住多少人心,實在是不好說。

虎威軍各個團都已經派了出去,就按照王通臨走時提出的計劃,每個團在當地擴充,然後改革邊鎮,保留下督撫軍將手中的精銳標兵家丁,其余的則是化為民戶,讓他們合情合理的成為武將們的佃戶長工。

這種政策其實給邊鎮系統高層人物好處非常大,算是對改革軍鎮的安撫,但有得利的人,也有受損的人,武夫們可不是能忍氣吞聲的,吃了虧的少不得就要鬧起來,這樣的鬧事若是放在從前,一般都是會在本地掀起叛亂,盡可能的鬧大,要不就是竄到邊墻之外,勾結韃虜為禍大明。

如今這局面,想要竄到外面去是不行了,草原上那還有什麽韃虜,那已經是大明的領土,所以都在本地掀起了叛亂,亂局紛紛,各處的總督巡撫本就對王通倡導的改革邊鎮不太熱衷,他們在邊鎮目前的體制裏也是有豐厚的好處,一改革,總兵參將什麽的倒是還好,他們卻憑空少了不少,怎麽會願意,一看到這樣的情景出現,都是紛紛的上奏彈劾,一時間倒是有些風聲鶴唳的味道。

王通對這件事的估計很全面,要不然他也不會放心大膽的去海島“度假”幾個月,事實證明他判斷的沒錯。

歷韜在陜西、譚兵在山西、孫鑫在寧夏,山西這邊商人的勢力極大,邊鎮之中也和商人們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幾個叛亂甚至還沒有等到官兵過去剿滅討伐,自己就先土崩瓦解,要不然就被本地商人豪強調集的鄉勇團練打敗,根本沒有擴大的機會,至於寧夏,寧夏最大的也就是哱家,哱家如今都被遷到歸化城去了,其余的人都是提不上台面,有兩處剛鬧的,一處孫鑫領著兵過去剿滅,一處卻直接給商行取信,商行的護衛隊過去收拾了。

比較麻煩的卻是歷韜這邊,所謂陜西三邊,大明九邊之中,陜西就有三個邊鎮,固原、延綏和榆林,陜西也算是自成一體的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因為這件事,還真是此起彼伏的鬧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