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烏煙瘴氣松江府

實際上,萬歷十六年年中還是發生了不少大事,比如說歸化商團武裝集合力量和科爾沁部開展了幾場大戰,斬首無數,比如說京師勛貴在山東、河南招募貧民出關開荒,比如說王通去往松江府做總辦。

每件事放在從前都要被朝野議論,都要有無數的爭執和分析,不過,在這時算不得什麽大事,朝廷大軍東征遼鎮,滅掉建州女真的勝利,實在是太輝煌了,以至於讓眾人對其他的事情根本不怎麽注意。

有內閣中書注意到一件事,往年年中,積儲用盡,收獲未到,往往是平民小戶經濟上最危急的時候,稍有波動就是破產破家,然後各地總會鬧出這樣那樣的亂子,饑民流民聚眾,或者是有心人煽動貧苦百姓,今年的情況倒是了好了不少,這類的大小騷亂最起碼比去年要少了四成,若是比從前甚至少了七成不止。

原因是什麽,無非是在關外在塞外,有大量的田地需要人去耕種,各處都在招募人手,無形之間吸納了流民貧民,人有了出路,能求個溫飽,就不去鬧什麽亂子了。

這個結論得出後,這位內閣中書和友人談起,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內閣某位大佬的耳中,然後這位中書就被以卓異的評價派到湖廣去做知府了,按照品級來說,內閣中書升任知府的確算是被提拔了,可大明慣例,內閣中書要是地方上,做個左參政都算是屈才了的。

王通雖然是去了松江,可他做的事情還都在,軍事、經濟、民生,樣樣都是光彩奪目,他一個武將有了這樣的成就,不管後來人做什麽,一切都有個比較,你要是做的不好,那自然是不如,你要是做得好了,那肯定是將王通所作的發揚光大,大家都在天下的最高層,都是心高氣傲之輩,讓人這樣評價,誰也不甘心。

不過不想聽,不想讓人比較,不代表王通就不存在了,世襲罔替的遼國公,又是督辦天下間矚目的松江開埠一事,想聽不見都是很難。

從萬歷十五年年末提出這個動議,到萬歷十六年六月,松江開埠一直就是磕磕絆絆的,開始毫無寸進,然後無奈將天津衛的一幹吏目差人調到松江府去,這才慢慢的有了動作,但依舊是進展的很慢。

天津衛開埠也不過是十年光景,又在京師的邊上,很多人都記得天津衛怎麽發展起來的,一個因為中轉漕糧才存在的小城,突然之間就匯集天下財富,興旺發達,而且不是那種亂糟糟的格局。

城池整備,有序的擴張,去過的人都覺得比京師還要規矩很多,大家都覺得這樣的規制,大家都該學習,都該按照這個來做。

在天津衛出現之前,很少有人能想到一個如此興旺發達的城市,居然也可以做到市面這般安全太平,居然也可以從官員到商戶到下面的平民人人得利,而且還非常的幹凈,這個實在是稀罕。

看起來明明是很簡單的事情,不過是臨海修建海港,臨河修築河道,用棋盤格的方式劃分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固定的公用,多多招募差役吏目,事無巨細的都要管起來,對了,還要挖掘下水道,清理垃圾什麽的。

很多士人都去過天津衛,很多人還記下了筆記,揣摩思考,這些士子做的工作有的是自家好奇,有的則是為朝中大佬所作。

大家都是這般想,既然王通一個武夫能做到這般,我們讀聖賢書又是做官多年,經驗豐富,將他的訣竅拿過來,豈不是做的更好。

也就是抱著這個打算,當王通提出松江開埠這個事情之後,朝臣們紛紛贊成,解決日益萎縮的財政收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想要證明自己做的不比王通差。

想也容易,說也容易,做起來就不容易了,松江府如今的局面就證明了這一點,要知道前去推動各項政策的人是鄭國泰,論起顯赫和受寵來,鄭皇後的親弟弟鄭國泰說第一,誰也不敢認第二。

不過松江開埠的事情,弄的還是一團漿糊,亂糟糟的不成體統不說,還被很多別有用心的人鉆了空子。

按照南京錦衣衛報上來的消息,現在松江府已經成了浙江、福建和廣東三地海盜銷賬的地點,他們借著商人的名義上岸,把在海上打劫的各種貨物售賣,南直隸那些綠林的豪強,沿海的窩主,都是去那裏接洽,什麽賭坊妓院的也都是蜂擁而至,弄得此處烏煙瘴氣。

海盜們在這邊做生意,真正海上的大豪反倒是不願意來了,沈枉、沙大成這樣的海主,手下上千條船,成千上萬可以出去廝殺的漢子,比起這些海盜們不知道強多少倍,但對於他們來說,海上生意和收取海上通行的稅費才是主要收入,殺人越貨,反倒是副業,這個只不過用在威懾。

畢竟海上跑的船多,他們收到的銀子才多,真要殺光了,那就是涸澤而漁,沒有一點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