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4章 京師好大雪

搶了你的,殺了你的,還要站住個理字,這才是泱泱大國做事的風範,申時行這個意思一說,眾人都是贊好。

要由大義名份,事情做起來才顯得理直氣壯,在草原上商隊的人怎麽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是他們的事情,萬一吃了虧,那朝廷先把你們立場確認下來,你們是受害者,朝廷會為你們出頭,若是“民間自發”的幫忙報復也是義舉。

這樣一說,天下間的百姓士子,自然是同仇敵愾,至於草原上的事情怎麽樣,相隔千裏萬裏,誰會理會。

自古以來大國行事都是如此,無論做的怎樣下作無恥,總要有個冠冕堂皇大義凜然的理由給出來。

實際上,這樣一個規矩定下,商隊們怎麽會不知道如何做,這就已經是鼓勵他們放開手腳殺人放火了,還要說的如何明白。

這次的朝會,眾人本來是擔心歸化城的民壯團練擅啟邊釁,結果王通慷慨陳詞,到最後卻成了如何鼓勵他們在草原上折騰的議論,倒是讓眾人頗為的哭笑不得。

這個朝議對於大明來講是個開端,是講大明對北邊各族政策從收縮求和,變為向外拓展,攻伐滅國,整個大明的對外也要從收縮防禦變為積極進攻。

這個是大面上的意義,王通說這些,也不過是為了讓眾人不要對歸化城的政策有什麽意見,大明守成小心了這麽久,看到如此張揚的行事,有些不習慣也是正常的,王通不過是打消他們的念頭,倒是沒想什麽太復雜的大道理。

倒是散朝的時候,王通滿走了幾步,落在後面稟報說道:

“陛下,如今俺答部已滅,察哈爾和科爾沁又是步步後退,九邊重鎮只為固守而設,再在那裏徒費糧餉,未免有些不合適了。”

王通說完這個之後,萬歷皇帝立刻陷入了沉思之中,張誠等一幹宦官也都是變了臉色,顯然被王通這句話說動。

當時沒有做什麽反應,但王通回到錦衣衛都指揮使司衙門之後,禦馬監的鄒義卻緊跟著上門拜訪。

對鄒義的來訪,錦衣衛的上上下下都只是略微的驚訝,心想咱們這位定北侯都堂還真是了不得,上朝完了之後,宮裏就有禦馬監的大太監過來拜訪,想當年從前那幾位,不是內閣的跟班就是司禮監的跟班,見到這些權勢人物,少不得都是要磕頭請安的。

鄒義來訪的目的很簡單,詢問王通臨散朝時說的那句話,王通的回答也很簡單,說因為朝堂上的議論,自己這裏臨時起意有了這個想法。

“今日你說了這句話,萬歲爺和各位公公開始都以為是荒唐,九邊之地,護衛大明北疆,是大明的根本所在,什麽叫做不合適,可回頭細想,還真是和你說的那樣,眼下這個局面,榆林、延綏、大同、太原四鎮都沒有必要設置了,宣府這邊也可以裁撤部分的兵馬,這個不知道要節省多少,但邊鎮裁撤,茲事體大,盡管萬歲爺和各位公公都很動心,可還是要你這邊先拿個大概的章程出來。”

九邊重鎮,每年京師這邊過去的銀子就接近四百萬兩,這差不多等於如今的田賦總和,而且算上九邊自籌,每年大明要在他們身上耗費近千萬兩,這是個極重的財政負擔。

偏生九邊重地,不可有絲毫的輕忽,大明就算不賑濟內地的災民,不興修水利,也要優先保證九邊的供應。

但自從王通滅掉了俺答部,攻下歸化城之後,大明中樞上下突然發現,所謂的北疆變換,居然是這樣的紙老虎,而且因為俺答部被滅,歸化城突入北境腹地,為了防備這個方向上的草原部落而設置的五個邊鎮都可以裁撤,這每年可以節省下來多少銀子,讓大明的財政輕松許多。

從前誰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是自壞長城,可今日王通一說,草原上的各個勢力本就是在不斷的被削弱打壓,漸漸的都要被消滅,而且從滅掉俺答部一直到這一年多來對草原上部落的掠奪,都和這些邊鎮沒有什麽關系,完全是靠著團練和鄉勇來做成。

大明每年花費這麽多的銀錢在邊軍身上,到了最後卻是靠著沒有花朝廷銀子的一幹人不斷的取得勝利,有了這個計算,那還要你邊軍有何用,就算邊鎮兵馬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這麽多年只能死守不能向外開拓,這也是說明他們無用,或者說這個設置本身就有問題,需要改變。

宮裏的人,從萬歷皇帝到各個內廷衙門的公公們,對王通都有一種認識,或者說是一種迷信,那就是大能。

既然王通能夠提起這件事,那麽他肯定有解決此事的辦法,能者多勞,既然這件事大利國家,而且大家都想做,少不得就要派人來問問。

對鄒義的問話,王通也只能苦笑回應:

“我也不過是臨時起意,就和萬歲爺說了那麽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