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2章 萬歷十三年下半

對政治再沒有敏感性的人,在聽到朝堂上這一幕活劇之後,都知道王通這次回到京師了,而且會在這個位置上站的很穩。

既然王通在朝堂上的說的很明白,都督京營這個位置並沒有按照傳聞中那樣授予他,京師中有足夠份量,又有統兵經驗的勛貴,而且這個人又傾向於萬歷皇帝,襄誠伯陳金勝並沒有太出乎別人的預料,成為了當然的人選。

不過這個任命同樣是讓人感覺有些諷刺,襄誠伯陳金勝都督京營,他的兒子卻是勇士營的營官,這陳家掌握的武力差不多占到了京畿武力的一半。

的確是諷刺,王通因為這個傳聞惹來了多少非議,陳家父子獲得任命,卻沒什麽動靜反響。

這也正常,勛貴掌兵一般抓不住兵,僅僅是掛個名目,而且禁軍五個營,代表宮內的宦官才是真正的主管者,京營十余萬,最核心的兵馬都掌握在虎威武館出身的軍將手中,這個倒不會產生什麽尾大不掉的弊病。

陳家父子加上皇商唐家,當年在京師的勛貴圈子裏算是邊緣,如今卻算是最頂級的人家了,父子皆有實缺高位。

還有一個任命並不怎麽讓人注意,衛輝府知府徐廣國因為考績優良,超拔為河南布政使司右參政,這個若是再進一步,很有可能就是地方上的布政使,主管一省民政,就算進京也少不了個侍郎的位置。

有人感嘆,王通起伏波折,可能和他搭上關系的人都是富貴了,徐廣國一個舉人出身,陳家一個敗落了的勛貴,都有了這樣的地位,更不要說錦衣衛裏面的一幹販夫走卒,都是榮華富貴。

……

自王通上奏辭官之後,盡管奏折當廷被萬歷皇帝燒掉,差事繼續辦下去,但以往王通在京師的時候,三天最起碼私下召見一次,但這一年,一直到九月中,萬歷皇帝才有了第一次的召見,還是屬於那種類似朝會的公議。

誰都知道這是萬歷皇帝在為王通辭官的事情生氣,不過這個疏遠誰也不會認為是王通將要失勢,只會認為王通接下來會站的更穩。

言官清流,朝廷的大小官員,敢於在立儲上和皇帝勢不兩立,敢把一條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升到聖賢大道的程度上,但在如今這個局面下,他們同樣知道如何去討好皇帝。

王皇後體弱多病,久無子嗣,且縱容外戚橫行鄉裏,敗壞天家名譽,大體上的理由就是這幾條,百官們紛紛上疏,請萬歷皇帝重立皇後。

王皇後的靠山是慈聖太後,如今太後出宮被圈在武清侯那邊“養病”,鄭貴妃的兒子是太子,這個局勢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大家在立儲這樁事上已經站錯了隊,亡羊補牢,奉承下鄭貴妃也是好的。

這等立場多變,民間自然會有諷刺,可當了官,除卻那有些風骨的,誰還在乎這點小事,立後這件事也是沸沸揚揚。

宮內召對的這件事也是如此,盡管下面關於皇後的奏折,萬歷皇帝一概留中不發,但還是將內閣首輔申時行,內閣次輔王錫爵、新任禮部尚書朱沖,還有王通來商議這件事,本以為還會有些糾結,但實際上卻沒什麽阻礙。

萬歷皇帝在立儲這件事情上已經將文官徹底的壓服,這改易皇後的事情不過是余波而已,大家也犯不上去爭論。

禮部尚書朱沖甚至還建議了下禮儀的問題,到最後反倒是萬歷皇帝自己斟酌了下,覺得今年事情實在是鬧的太多,不如改在萬歷十四年初改易皇後為好,眾人也都是贊同。

十月末的時候,王通的家眷在兵丁親衛的嚴密護衛下進入了北直隸,今後王通的任職之處在京師,家眷們自然也是在這邊。

鄭貴妃如今在內宮呼風喚雨,而且這鄭貴妃和當權的宦官張誠、鄒義,甚至趙金亮的關系都頗為友善,這更讓鄭貴妃的權勢煊赫,外面的王通盡管沒有出掌京營,可他的權勢讓人無可置疑。

內有寵妃,外有權臣,文臣失勢,這個架構符合大多數所謂暗無天日的情況,這奸妃和奸臣勾結,陷害忠良,這個戲文筆記中實在是太多太多,已經有文人開始寫類似的本子,親善他們的戲院準備排演。

對這個,王通也就是一笑置之,這等事對他來說算不得什麽,沒必要投入太多的關注,不過楊思塵卻慎重對待,並且說,百姓無知,戲文如果這樣說,民間真會如此認為,他這邊也請來一幹人寫戲文準備反擊。

京師、北直隸、山西、山東、河南這幾處北方省份,王通都有相對得利的耳目在那邊,而且畢竟是北方,京師控制的比較有力,關於王通和這次京師變革的議論,很快就是被壓制了下去,而且很快開始傾向於萬歷皇帝這邊,但對於江南來說,則是完全反過來,那邊本就是文官士子的大本營,這次變革最大的受損者就是他們,自然不會有什麽好的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