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4章 喧嚷皆是流言

大同邊鎮向北百余裏,是俺答部和大明的邊界,盡管至今沒有法理確定,但各方都是遵守,不光是邊鎮的軍兵這麽想,就連朝中大臣們也是這麽想。

王通在行軍途中,只要是條件允許,每日間都有快馬向著大同那邊送信,再一路傳遞送往京師,大同巡撫、宣大總督、還有原本的大同鎮監軍,甚至大同鎮副將馬棟,每日間都有各自的文報傳往各處,當然,大部分都是傳到京師。

王通跨過這個百裏界限之後,京師中人在第一時間知道了這個消息,他們不知道成熟的熱兵器部隊到底有怎麽樣的作用,但是他們有個最簡單的比較方式,王通那邊是三萬步卒不到,而韃虜最起碼可以調動五萬騎,實際的數量只多不少。

以往韃虜騎兵和大明作戰,真正是雙方動員起來的大軍碰撞,韃虜萬騎足以當大明大明步卒數萬。

而且王通所率的三萬明軍就是自己攜帶糧草,孤軍深入,在敵國境內,對方又是有優勢的兵力,這一去,恐怕就是全軍覆沒,有去無回了。

三萬兵卒折損在塞外,死就死了,真正讓人感覺到麻煩的是,這一來,肯定會激怒俺答部,讓他們大軍前來報復。

大同鎮兵丁羸弱不堪,根本擋不住的,就只能是依靠宣府總兵李如松和薊鎮總兵歷雲來,偏生薊鎮的精兵被王通抽調了兩萬過去,那就只能將希望寄托在遼鎮總兵李成梁的身上了。

若是薊鎮總兵戚繼光還在,大家心思還能安定些,偏生戚繼光現在在廣東做總兵,若大北地,居然沒有什麽名將主持大局。

難道又要重演被韃虜突破關隘,洗掠大同,然後直撲京師之地的慘劇,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王通,這個膽大妄為的混帳武將,倚仗天子寵信忘乎所以,終於釀成大禍的內衛頭領。

消息剛傳到京師的時候,京師官員士子還沒有相信的,因為實在是太匪夷所思,做官為的是什麽,為的是建功立業,為的是嬌妻美妾,身家富貴,王通在大同做出這麽多事情來,不過是為了升官發財,取得更高的地位。

但率劣勢的兵丁深入北疆敵境,這個那裏是為了功名富貴去的,分明是送死,他王通死了幹凈,可不要連累大家。

話又說回來,王通在天津衛經營的好大基業,那麽多店鋪商戶,每天每月都是金山銀海的進出,他倒了,這一攤基業誰來管,以天津目前的稅賦地位,在那裏單設一個直隸州或許都是有的,甚至單設一府也是可能,誰做到這個位置,還不得發死,外官這般想,內臣們這樣想的也是不少。

以天津衛每年給宮中的進項,宮中怎麽也要在那裏設一位稅監,又是開海的大關,市舶司也應該有的,糧秣中轉這一塊,監糧這位置是不是也要加個人,這都是實打實的肥缺,做幾年,估計不用太狠,都可以幾輩子吃用不盡。

不過宮內的宦官們動心的多,敢說話和動手的卻沒有,張誠和鄒義盯的可緊,皇帝身邊還有個趙金亮,現在出手或者進言,別好處沒撈到,自己先被打了個粉身碎骨,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宮內的人不動,卻可以挑唆宮外的人動,這讓本來稍有些遲疑的京師官員士子一下子鼓噪起來。

差不多時第一天來的消息,第二天通政司門前就擠滿了上疏的言官士子,甚至連通政使都接到了某些方面的關說,讓他將彈劾王通的奏疏優先上呈。

“不知輕重,率大軍深陷死地,此等奸佞。千刀萬剮不為過!”

“為一人之功業,置千萬將士生死於不顧,其人罪過天高海深,理應嚴懲。”

“……王通行事素來精明,怎會如此孟浪,此去北疆,定是投敵……”

奏折上的內容五花八門,殺頭抄家是主流,還有人上疏說什麽天津衛如今是財賦重地,不可無人主持,請陛下速派賢能前往。

宮中對待這些奏疏的態度也很統一,留中,你送上來,我就收著,一概不做反應。

王通率軍進入山區之後,韃虜跟上來的哨探和遊騎逐漸增多,王通所率領的大軍傳遞消息也是暫時停住。

雖然每天都有消息到京師,但這些消息也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一處停下,京師那邊還未必會停下,京師也知道這個時間差,所以那邊來的文報如何,基本上沒有人相信了,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傳言。

今日是大軍全軍覆沒,明日是俺答韃虜已經突入大同,還有什麽王通率軍投敵,大軍已經出了山西等等。

京師百姓更是人心惶惶,明明鄰近年關,應該是在京師內忙碌過年,可卻有許多百姓都是出城投親,先離開這京師之地暫避。

甚至有這等混帳事發生,有人在某處城門開玩笑的大喊“韃子打過來了”,結果本來還很安寧的市面立刻是混亂起來,有人藏,有人跑,婦女孩子哭嚎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