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7章 傾軋本為常

萬歷十年八月初三,都察院河南道禦史郭維賢上疏推薦吳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孝,鄒元標為官。

這五個人的名字在平民百姓之中很讓人陌生,不過在士林官場之中卻是赫赫有名,被稱為五君子。

當然,稱呼他們做“五君子”的人是真心敬佩還是心存諷刺,這個外人就不得而知了,當年張居正老父病死,應當回家丁憂守制,結果天子奪情,朝中百官,在野士子,跳出來說張居正不符聖人大義,應當歸鄉守孝。

這個說法的確是浩然正氣,不過說這話的五人到底有幾分是讀書讀壞了腦袋,到底是不是為其他大佬打前站,又或故作驚人之語為自己博聲望,誰也不知道。

不過,這五個人算是倒黴之極,官職功名被剝了個幹凈,然後流放遠地,徹底消失在眾人的視野之中。

也是天意,張居正正當盛年的時候暴病而死,所謂人走茶涼,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貶斥這五人的張居正一死,張四維上任,京師中又有種種張四維將匡扶正道,扭轉乾坤的傳聞,有這樣的奏疏也不奇怪了。

眾人剛剛知道郭維賢上了這個奏疏的時候,宮內已經有了處置,萬歷皇帝直接禦批“結黨營私”,貶官降二級為江山縣丞。

科道官為清流京官,有飛黃騰達的可能,江山縣丞為地方小官,正八品甚至說不上入流,這輩子再無希望,對於沒什麽油水好處,整日裏熱切盼望升官發達的言官清流們,被發往地方上做縣丞,可以說是最嚴酷的懲罰。

這個處置一出,本來有些騷動的言官清流們頓時安靜了下去,郭維賢本意如何眾人不得而知,但在旁觀者看來,這是個信號,一個試探,看看張居正去世後的朝局到底傾向如何,現在宮中給出了答案。

目前對張居正的任何否定都會觸動慈聖太後李氏和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的神經,即便是萬歷皇帝也對這等事後發話的投機感到憤怒,自然不會有什麽好對待。

盡管這麽嚴歷的處置,朝中高官的很大一部分還是震怖異常,郭維賢這件事是個信號,證明還是有人出頭要針對張居正的徒黨。

張居正的親家,吏部左侍郎王篆、在萬歷九年才提拔起來的工部尚書曾省吾,這兩人是張居正的親信,也是張居正一黨的頭面人物,在宮內的處置出來後,就去拜見如今的內閣次輔,禮部尚書申時行。

不管從資歷還是職位上,甚至與張居正的親厚程度上,如今的內閣首輔張四維都遠遠超過內閣次輔申時行,可張居正一黨卻都是去找申時行拿主意。

做到這個位置,沒有什麽傻子,大家都能看的出來,張四維在張居正彌留前的那一月就已經不太對了。

而且追根溯源,大家都還記得,張四維當年是高拱的門閥,是因為前首輔高拱的提拔才得了高位,一步步進入中樞。

高拱壓制馮保和張居正,後來卻被馮保和張居正聯合鬥倒,在家鄉驚懼而死,張四維轉而巴結上了張居正,加上本來又有能力才學,這才一步步到了今天。

可到了如今,一件件事細想起來,再看看如今京師中士子清流的輿論,不由得讓人心生提防,相對的,一直恬淡自持的申時行卻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申時行雖然低調,可一直在內閣中坐三望二,位置始終未見動搖,而且主持天子大婚,與宮內的關系也是親密,這樣的人自然得到了擁戴。

……

在萬歷十年七月,內閣首輔張四維阻止了天子任命王通為錦衣衛都指揮使的旨意後,又將錦衣衛千戶王春和羅秀曹提拔為錦衣衛指揮僉事。

阻止王通上位是文官們的共識,這個眾人自然贊成,提拔兩名千戶做指揮僉事,這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不過七月二十七這天,張四維推薦王遴為兵部左侍郎,協理京營戍政,京營要害,以內官、勛貴、文官共掌之,可實際上勛貴武將的地位很低,真正掌握大權的是宦官和文臣,協理京營戍政,用的是協理二字,實際上等若是掌控。

得了這個位置,也算是抓住了京師大部分軍事力量,這個動作文臣們就不會等閑視之了,八月初二這天,宮內又有旨意下來,升王遴為南京工部尚書。

大明規矩,南京也有六部,可除卻統領南京兵馬的南京兵部尚書有實權之外,其余的都是標準閑官。

侍郎升任尚書,看似升任,實際上卻是從掌握京師兵權的實權位置上,被踢到了一個閑職位置去。

為何內閣首輔要急著抓京師的衛戍之權,聯想起郭維賢前段時間的上疏,眾人都是緊張起來,張四維的這個任命自然不會如願,這件事卻也證明了一件事,張四維這個首輔目前來看,還是有名無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