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奸情(第2/2頁)

蕭家鼎用崇敬的眼光看著王妃,道:“既然法律應該靈活掌握,那又以什麽為標準呢?”

“禮!”王妃慢慢道:“合乎於禮,才是王道。禮法不能兼顧者,應以禮為先。”

這是正統的法律思想,也是千百年來中國古代法律人公認的思想。當法律跟禮不相容的時候,以禮為先。比如漢朝的時候有個案子,某甲沒有兒子,揀了一個棄嬰作為養子,後來養子長大後殺了人,甲就把他藏了起來。漢朝的法律藏匿罪犯是要處重刑的,可是董仲舒引用《春秋》上的父子一方犯罪,可以相互隱藏的話,沒有判父親的罪,這就是當時的法律跟禮的要求不符的時候,法官用禮來判案典型案例。這個判例也就成為了《唐律疏議》制訂親屬相互隱匿制度的依據之一。

不過,王妃這個話非常的原則,而她要蕭家鼎作特別處理的案子卻是非常的具體,到了具體的案例裏,要把握好法與禮的關系,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了。搞不好就是違法辦案!

更何況,對於蕭家鼎這位一千四百年之後穿越而來的現在法律人,他心中的禮就不是古代封建禮教制度的綱常倫理了,而是現在社會的價值觀。這兩者間很多是不相容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比如未婚同居,現在社會思想裏,這種事情甚至連道德層面的問題都算不上了,可是古代卻是違背倫理的,屬於奸罪的一種。要受到處罰的。再比如很多現在的民事糾紛,在古代都要用刑罰手段處理,比如不當得利,古代是要打板子的。

因此,對於蕭家鼎而言,他還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在顧全封建禮教的同時,兼顧自己已經成了思維定勢的現代社會的價值觀。

想到這些,蕭家鼎感到頭都大了,他知道眼前這些案子,既然連王爺都覺得棘手,那就不會是很容易的事情,真的需要費很多的腦子的。

王妃見他沉吟不語,猜到了他的思想顧慮,溫言道:“你盡管放心去辦,有甚麽事情,我會給你兜著的。”

有了王妃這句話,蕭家鼎心中的一塊石頭便放下來了。從詩會上蜀王李恪的表現來看,李恪對這位王妃是非常的寵愛的,所以王妃的話,便是一把尚方寶劍,至少在益州地界是這樣的。

而且,這些是王妃交辦的任務,又已經把話說到了這種地步,蕭家鼎還有什麽好說的?他只能躬身領命,不可能拒絕。

蕭家鼎便上前拱手道:“在下一定盡力辦好。請王妃放心。”

王妃這才面露微笑,點點頭:“嗯!我聽王爺說,耿三奶奶跳塔自盡,你認為她是在保護後面的真正主使的人,是嗎?”

“是的。”

“你找到了後面的人了嗎?”

“沒有,因為耿三奶奶已經死了,線索斷了,雖然都在懷疑是耿長史在後面指使,但是沒有證據。他又是上官,我也沒有權力和膽量拘捕他詢問。”

王妃笑了笑,道:“我可以給你提供一些線索。”

蕭家鼎愣了一下,忙道:“多謝王妃,王妃請說!”

王妃捋了捋被微風吹亂的頭發,雖然周圍都沒有人,她還是放低了聲音,道:“我懷疑側王妃盧氏跟某個男人有奸情,牽線搭橋的,很可能就是那個在大牢裏被投毒殺死的峨嵋山的智水師太!但是我只是有這種感覺,一直沒有拿到真憑實據。”

一聽這話,蕭家鼎頓時眼前一亮,他馬上聯想到了一些事情。——已經被判處了死刑的智水師太,被耿三奶奶用她的兒子作要挾,逼迫她服毒自盡。當時不知道原因,現在結合王妃的這的消息,便找到了殺死智水師太的一個可能的理由,那就是掩蓋盧王妃的奸情!

證據之一就是這事發生在自己向耿長史說了智水師太跟蜀王李恪的盧王妃關系密切之後。當時自己為了見到耿長史說連環亂奸殺案的事情,而顧司法要搶功,於是自己找了一個借口說有重要的涉秘的事情要向耿長史當面稟報,這只是一個借口,顧司法也知道,卻故意使壞跟耿長史說了。於是自己為了自圓其說,便把智水師太在峨嵋山上顯擺她自己跟盧王妃關系密切的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