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但見新人笑(第2/2頁)

接著,蕭家鼎又吟誦並點評蕭家鼎的詩作,鐘文博等人都豎起了耳朵,希望能聽到一句上不得台面的歪詩,可惜,這一次蕭家鼎的,都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牌詩人流傳千古的名篇,經過了歷代無數文人的品評,哪裏會有什麽上不得台面的。

吟誦這些詩句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驚嘆了,特別是王妃,不停地停下來看一眼蕭家鼎,當吟誦完杜甫的那一首《佳人》名篇時,問蕭家鼎道:“這裏面的那亂世佳人的故事,是你相想象的還是聽說的?”

蕭家鼎躬身道:“是我小時候聽祖輩們說起隋末戰亂的故事,心有所感而寫。”其實,杜甫寫的是一百年之後的安史之亂裏聽說的悲情故事。

王妃神情黯然,對蜀王李恪道:“王爺,你看這幾句,寫得極好——‘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深閨怨婦的心都在滴血啊。”

李恪點點頭,贊嘆道:“是啊!”

接著,王妃又讀了白居易的著名的《長恨歌》裏經典的兩句“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當然,蕭家鼎是節選了其中的一部分寫的,王妃又是一番贊嘆。讀到杜牧的《齊安郡後池絕句》裏“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便有面露微笑,看了蕭家鼎一眼,喜滋滋對李恪道:“這首小詩清新脫俗,空靈含蓄,若即若離,我喜歡!”

“是寫得不錯!”李恪微笑點頭,“本王也非常喜歡。”

當王妃吟誦到崔玨的那一首《和友人鴛鴦之什》的時候,她臉上的神色頓時飛揚起來,連聲贊嘆,反復吟誦其中一句:“暫分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亦並飛。”含情脈脈對蜀王李恪道:“這一聯對偶工整,自然流利。用字頓挫傳神,紆徐舒緩,當真是一唱三嘆,把鴛鴦的情寫得細膩纏綿、深摯感人。便是這一句,可以說當奪得魁首了!——蕭兄弟,你這首詩作送於我,如何?”

詩人崔玨的這一首詩,為他贏得了“崔鴛鴦”的美譽,是描寫鴛鴦的詩作中的精品,特別是王妃反復吟誦的這兩句,更是流傳千古的贊嘆忠貞愛情的名句,自然讓王妃是愛不釋手了。

蕭家鼎趕緊道:“能蒙王妃惠存,實在是在下的容幸。”

“那可多謝了!”王妃轉頭望著李恪,“我要把這首詩裝裱了貼在咱們的王府正堂,讓大家都天天看著!”

蕭家鼎有些奇怪,王妃喜歡這首詩,怎麽要掛在正堂,讓大家都天天看,這是什麽意思?斜眼又看了看鐘文博,見他陰著臉,也不知道在想什麽。

當王妃把蕭家鼎所有詩作吟誦完畢,在看盧照鄰,已經是充滿了敬佩。原先還指望蕭家鼎詩作上不得台面,豈知人家的詩作,精彩紛呈,讓人如醉如癡,他自己是非常自負的一個人,可是在蕭家鼎這十五首詩作面前,徹底自愧不如,走到蕭家鼎面前,躬身一禮,道:“佩服!蕭兄可謂當世第一才子!盧某甘拜下風!”說罷,將手裏折扇恭恭敬敬遞了過去。

蕭家鼎也不客氣,把折扇收了,又把自己的折扇送了過去,道:“盧兄高材,蕭某一直十分的仰慕,今日能與盧兄切磋,當真幸事!若是盧兄不嫌棄,咱們結為兄弟,此扇便作信物,如何?”

盧照鄰一聽,蕭家鼎把兩人的賭注變成了結交的信物,說得非常的真摯,不由大為感動,他也是個性情中人,對蕭家鼎頓生好感,躬身接過了蕭家鼎的折扇:“如此甚好!”兩人敘了年紀,倒是蕭家鼎大了幾個月,於是蕭家鼎為長兄,盧照鄰為二弟。

李恪哈哈大笑,道:“你們兩位,惺惺相惜,結為兄弟,又是咱們這次詩會的一段佳話啊!”

王妃瞧了一眼一旁悻悻站著的鐘文博,哼了一聲。鐘文博忙端著自己的金色折扇過來,訕訕地對蕭家鼎道:“小弟眼見兩位兄台結交,也很仰慕,不知能否恭為末席……?”

蕭家鼎一把抓過了他手裏的金色折扇,入手卻很輕,果然不是黃金打造,最多是塗了金粉而已,冷冷道:“不好意思,我的折扇只有一把,這把是我二弟給的,不能交換,我這個什麽細什麽粗的俗人,也不敢高攀益州第一才子。”

鐘文博聽他當眾斷然拒絕,頓時臊得面紅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