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不負如來不負卿(第2/2頁)

蕭家鼎不由得望向坐在前排的盧照鄰,心中暗忖,以智水師太那對愛情鄙夷的樣子,她絕對寫不出這樣感情真摯的詩句來,只有風流倜儻的京城第一才子盧照鄰才可能寫出!這就是說盧照鄰也是用傳音入告訴了智水師太!

這個很正常,既然智秀師太能想到這一招,智水師太也可以。這樣說來,應該是智水師太將部分內力注給了盧照鄰,使得他具備了傳音入秘的能力。

那麽,自己面對的,將是唐朝著名詩人盧照鄰!

蕭家鼎心頭莫名地興奮起來,在這樣關鍵的場合,與這樣強勁的對手相遇,不管是誰都會緊張而興奮的。

這首長詩念完,場中議論聲一片,不少人望向智秀師太的眼神變得復雜了,那眼神分明是在說,看她這一本正經的樣子,原來肚子裏有這麽些花花腸子,還想跟男人比目雙棲,為此不惜一死,只要能作同命鴛鴦,便是神仙也不羨慕。老天爺!堂堂的峨嵋派師太,竟然是這樣一個情種?

一些俗家弟子吃吃地笑了起來,智水師太的弟子們則是面紅耳赤,低著頭很是羞愧。智水師太更是老臉漲紅,又怒又窘,卻又無法解釋,因為這是她自己的筆下寫出來的,總不能說是自己在無病呻吟胡說八道吧?

這個結果蕭家鼎早已經猜到了,暗自好笑。

接著,德馨禪師開始高聲吟誦慧儀的詩作。也就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著名情詩,這首情詩最後四句,便是廣為流傳的名句:

……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一首長詩念完之後,場中竟然出奇的安靜,因為在場的,幾乎都是修行之人,但是這些修行之人,並不是一開始就達到了高僧大德的境地,斷絕情愛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差不多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特別是那些俗家弟子,很多都在男女情愛與修行斷欲中仿徨,而倉央嘉措的這首詩,非常準確地把這種仿徨和苦惱描寫了出來,所以,便引起了幾乎所有人的共鳴,一時間,沒有人說話,只是呆呆是回味著詩中那種撥動了自己心弦的無奈和惆悵,竟都癡了。

良久,德馨禪師才長嘆一聲,道:“貧尼也是過來人,也是從慧儀小師侄這樣的年紀過來的,經歷過這樣的痛苦、無奈和仿徨,期待有這樣的兩全之法,又能修成正果,又能不辜負心上人的一片真心。唉!慧儀小師侄這首詩,發自肺腑,寫得非常的真摯感人,坦誠地把她此刻的心情描寫了出來,雖然從用詩句上不如智水師太的那一首精雕細作,但是,從意境上卻並不差於那一首,最關鍵的,是從與她自身身份的貼切上,卻要超出智水師太的那一首!當然,五位裁判也非常贊嘆智水師太的那一首詩作,特別是那一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要是換作世俗男女如此詠嘆,堪稱絕唱。只是,與智水師太自身的身份不是很吻合。所以,五位裁判一致判定,此輪慧儀小師侄勝出!”

此言一出,場中很多人都鼓掌贊嘆起來。這個結果,完全符合他們心中的判斷。那智水師太臉色很難看,她內心其實也被慧儀的這首詩作感動了,也由此想到了自己經歷過的無奈的情愛,要是公平地說,她也覺得從身份角度看,慧儀的那首詩作更適合她們的身份。所以判慧儀勝出,她也沒有更多意見,只是,當眾輸給了一個晚輩,同時自己的詩作還被人當作了笑柄,這讓她很難堪。不由得恨恨地盯著盧照鄰。

蕭家鼎對全票通過有些意外,別人倒也罷了,這首詩應該是盧照鄰寫的,難道他自己也甘願認輸嗎?

這首詩的確是盧照鄰寫的,然後用傳音入秘告訴了智水師太,因為時間很短,他沒有更多的空暇去思考如何從一個女尼的角度去描寫愛情。於是下意識地用自己的觀點寫出了這首詩。他自詡這首詩應該是能奪魁的。可是一看了慧儀的那首詩作,他立即便知道壞事了,自己忽視了兩人的出家尼姑這個重要的身份,寫的是凡塵男女的愛情,而不是出家女尼的想法。於是,在聽到其他四個裁判一致稱贊慧儀的那首詩作之後,他也只能附和大家,投了慧儀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