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代書狀子(第2/2頁)

聽蕭老漢說了這案子之後,蕭家鼎眼睛一亮,心裏冒出一個主意。

他四處看了看,便看見了衙門對面就有一家書齋,不由眼睛一亮,哪裏或許就有得賣。要是買不到也沒有關系,憑著記憶寫,應該也沒有多大問題。

當下,蕭家鼎笑了笑,道:“老丈,本人正在苦讀律法,就為來年參加明法一科科舉應試,對唐律很是了解,你要是願意,我可以幫你重新寫一份狀子,官府看了我寫的狀子,肯定會支持你的要求,把孩子還給你。”

那老漢一聽,頓時大喜,忙磕頭道:“多謝公子!多謝!——三娘,還不趕緊的謝謝公子。”

那婢女眼中噙淚,忙福禮叩謝。

蕭家鼎道:“你們跟我來,我就住在前面客棧,咱們去那裏借紙筆,我馬上給你們寫狀子。”

老漢和那婢女又是千恩萬謝,跟著蕭家鼎先到了衙門對面的書齋。

果然不出所料,這裏便有《永徽律》的刻印本出售。當下掏錢買下,帶著二人來到了客棧。

客棧的掌櫃看見蕭家鼎已經換了一身書生長袍,心想原來是個讀書人,幸虧自己沒有輕視,趕緊點頭哈腰的迎了上來。

蕭家鼎跟掌櫃借了紙筆,帶著他們上樓到了自己的房間,關上房門,三人坐下。讓那老漢重新把事情經過說了遍,又問了那婢女三娘,確定了事實經過,當下對老漢道:“按照衙門的規矩,代人爭訴是不準的,甚至是要被打板子的,所以,我只能以你家親屬的身份代為起草,你看我算作你們家的什麽人好呢?最好是那種衙門不方便查實的。”

老漢點點頭,他也知道衙門這個規矩,想了想,道:“老漢在益州九隴縣有一個侄兒,多年前被洪水卷走了,生死不知,要不,就委屈公子算作老漢的侄兒,如何?”

“如此甚好!你侄兒叫什麽?”

“蕭七郎。”

蕭家鼎故作沉吟狀,片刻,才道:“打官司不僅僅是寫一張狀子這麽簡單,還需要訊堂的。幫人幫到底,正好在下也姓蕭,是個孤兒,為了方便訴訟,不至於給在下惹麻煩,在下就拜了老丈作伯父,算是那蕭七郎,如何?”

老漢又驚又喜,道:“求之不得啊,只是這樣,可是太委屈公子了。”

“無妨。都是姓蕭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嘛!”蕭家鼎心想,幸虧你也姓蕭,要不然,我還得改姓呢。起身福禮道:“我的大名叫蕭家鼎,家庭的家,寶鼎的鼎。記住了,以後有人問起你我的身份,你可記得認我這個侄兒。跟人就說你那被洪水卷走的侄兒已經回來了,就在縣城裏。”

“好的好的。”蕭老漢忙起身還禮,那三娘也跟著以大禮相見。

蕭家鼎之所以費這勁,因為他學法制史知道,唐朝的時候,特別是初唐,對戶籍人口的管理非常的嚴格,外出必須持路引,也就是身份證。要想進衙門謀差事,來歷不明那是根本不可能被錄取的。現在有了這蕭老漢的伏筆,自己偽造路引就天衣無縫了。

蕭家鼎提筆寫了一份狀子,最後代筆人自己署名後面注明系告狀人的侄兒。

狀子寫好,遞給了老漢,道:“你拿去再告,要是有甚麽問題,可以到客棧這裏來找我。”

“多謝公子!”蕭老漢和那婢女忙不叠的謝過,“這筆資……?”

“不用了!”蕭家鼎微笑道:“咱們都是一家人了,還用客氣嗎?”

蕭老漢又連聲稱謝,這才帶著婢女告辭走了。

蕭家鼎拿出那三尺白布,鋪好,提筆在上面寫幾個大字,自己看了看,覺得還不錯,幸虧當語文老師的父母從小逼著自己背唐詩的同時,也逼著自己練毛筆書法,所以這書法還是看過過去的。

他等墨汁幹了之後,把白布卷好,手裏拿著,下樓出門往左,沿著大路往前走,一路到了江邊,果然看見整條街都是串串的紅燈籠,街上來來往往的,很多都是跟他一樣身穿長袍的書生。也有的為了顯示瀟灑,這依舊寒意很濃的初春,已經搖著折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