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赫赫之功

折彥適默然點頭,他出身折家,而折家原本就是西軍系統,對西軍諸將的資歷和能力,都是知之甚詳,趙桓對曲端能力和性格的分析,折彥適也極為贊同。

他原本要出聲附合,卻又臨時轉變,輕咳一聲,向著趙桓問道:“陛下對虞樞相的才幹能力,都極是信任,此次用兵河北,大軍未至,虞相已經先期而至,謀畫規算,用心費力之極,臣以為,以樞相為主帥,也是極好。”

折彥適身為近臣殿帥,提舉皇城司,手中掌握著禁衛大權,況且又是少年時就跟隨趙桓身邊左右,禦帶軍官,在任免大軍主帥這樣敏感的話題上,換了別人絕對不敢如他這般脫口而出,與皇帝商議人選。

趙桓回身看他一眼,已經了然於胸。折家在西軍系統中根深蒂固,唯一能與折家相提並論的便是種家,現今種家衰落,唯一一個種極現下也不過是個副統制,而折家經歷過折可求降金一事後,反而有很多子弟身任方面大員,或是皇帝近衛,除此之外,還出了一個皇後。只可惜現今在各處統兵的折家子弟,資歷都是太淺,但只要稍加時日,比如折彥質現在以統制的身份,將來任大軍總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身為折家子弟,自然不希望西軍中有人太過坐大,虞允文雖然深得皇帝任重,到底是一個文臣,在軍隊中不可能有如這些世家大將般,真正掌握軍權,若是以他領兵,將來折家子弟便會有更大的機會出頭領兵。

趙桓是何等人,前世在政治官場中打滾,今世滿眼看過去,全是權謀政治,勾心鬥角,只略掃折彥適一眼,便已經知道對方用意。對方雖然出自私心,其實也無可指摘,這個時代家族的利益還在個人的利益之上,使用什麽手段為家族謀利都無可厚非,況且只是一個看起來很合理的提議。虞允文雖然年輕,但才幹謀略,已經明顯遠在其余的樞相之上,可以說,整個大宋的軍事進程,戰役謀畫,都是此人一手控制進行,趙桓在政務上依賴很多人,比如趙開,李綱,甚至是很多平庸的官僚,在趙桓看來,政治這東西,最重要的不是人,不是所謂的政治家,而是制度。制度建設好了,一個平庸官僚就能做好所有的事。而軍事則不同,它需要天賦,需要常人沒有的敏銳直覺和分析判斷的能力,所以一個軍事天才,未必要資歷有多高,年紀有多大,霍去病十八歲時建立的功業,很多人五十八歲也做不到,便是此理。

趙桓明知如此,卻向著折彥適笑道:“虞允文雖然長於軍務,到底資歷太淺,經驗不足以統領大軍。軍中資歷最為要緊,平時也罷了,戰陣上部將對主帥稍有遲疑,便是不得了的大事。”

見對方面露失望之色,趙桓又笑道:“況且朕身邊也離不得他,將來有的仗打,允文還有機會。”

皇帝話說到這份上,折彥適雖覺遺憾,卻也沒有什麽話說,君臣二人仰望星空,只見月郎星稀,天空中一片純凈,令人愜意非常。

只是這行宮四周,卻是人聲嘈雜,皇帝到來的消息早就傳遍諸軍。宋朝自開國以來,先是河北禁軍最為精銳,擔負著對抗北遼的重責,誰知後來宋遼之間談和成功,兩國數十年間沒有任何戰事,河北禁軍閑散無事,戰力越來越弱,到得西夏崛起,精兵強將盡行入關陜備邊,數十年間宋夏之間戰爭不斷,西軍方成為禁軍最強悍的一支,至趙桓當政時,全國上下唯一能打的軍隊,便只有西軍一支,種師道援開封,第一次開封之圍被解,就是西軍功勞,而太原防備近一年,種師中統兵十七萬,數次與金兵野戰,雖敗猶榮,亦是西軍。到得此時,嶽飛所部出身河北禁軍,這些年來部曲越打越強,兵力越來越雄厚,最近以來突入中原,連敗金兵,陣斬名將,打的完顏宗弼灰頭土臉,數十年精銳盡喪於中原大地,嶽飛本人及其所部,一時間聲名大振,全國上下皆傳其名,而西軍上下佩服友軍戰力的同時,卻又是極不服氣,甚至是大受刺激。

此時此刻,全軍上下已經無需再加動員,從將軍到普通部卒,皆是戰意昂揚,就等著皇帝一聲令下,然後全軍揮師東進太行,直入河北大地,在河北平原上與敵人痛快廝殺一場,甚至將來直入幽燕,復百年失地,這樣才能再將嶽飛先拔頭籌失掉的光彩,稍加挽回。有著這樣的心思,士氣又極是高昂,再加上知道皇帝一到,軍事行動立刻就要開始,很多部隊不等正式的命令,已經按著先期部署規劃好的路線,調動軍隊,準備後勤工作,同時各部一起派遣先鋒偵騎,立刻進入太行,為各部的主將提供第一手的情服。樞密院參軍司雖然提供有大量的地圖,行人司也有相應的情報,各部主將仍然如此行事,也是多年積習難改,同時經過講武堂的學習,各部都深明戰場情報預知的重要性,對地形,當地氣候,民風的了解,更加有益於主將對整個局勢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