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潼關大戰(2)

與姚平仲和虞允文一番對答後,張憲按捺不住,回到住處後便揮筆上書,將姚虞二人所言此次陳兵布陣的缺失之處一一指出。

他滿心火熱,故意拖延著隨張俊所部上路的時間,等候皇帝的批復。

怎料他是武官,奏章並沒有直接呈遞皇帝,而是先由樞院查看,因著他是形同被貶斥的身份,張浚在他的奏章上加上了反駁的意見,待送到趙桓案頭時,因著樞使有批復意見,趙桓並不願意多幹涉軍事上的處斷,便直接以張浚的原意加以回復。

張憲接到詔書回復後,連聲嘆氣,卻也是沒有辦法,只得立刻就道上路,追趕已經出發的前鋒部隊。

他自己帶著自嶽飛部中帶來的幾十個親兵,沿著官道追趕,因為都是騎兵,不過兩三日後,就已趕上先頭部隊。

見過張俊之後,因著參謀制度剛剛施行,張俊身邊還有相當數量的中軍參議和文人官員,對這些被強制充實來的軍官並不看重,甚至很是排斥,見張憲也是一臉的桀驁不馴,張俊滿心不喜,當即令道:“咱們永興軍已經改前禦營第五軍,你到前軍統制姚端將軍那裏,好生幫著他參謀軍事便是。”

“是。”

張憲也不與他多說,拱手退出,原也是看不起這個只依部下打仗的將軍。

新改軍制已經進行,原本的陜西六路大軍,已經分別稱禦營六軍,額制三萬,每軍以總管統制,設兩名副總管,三統制,十二正將,三十六副將。

除此之外,也配設參謀軍官,後勤輜重、醫藥,各有等級,軍銜標明清楚,在建制和等級制度上,甚至在裝備和訓練程度上,已經慢慢轉為當時最先進的模式。

只是這種新軍制還並沒有經過實戰演練,沒有在戰場上磨合,它的威力,還需要在幾年之後,才慢慢被人所接受,並且完善。

張憲在嶽飛所部時,便已經是副統制的官銜,是以有一顆金星的軍銜,此時來到張俊軍中,原本應該是參謀軍官的主官,卻因與主帥一言不合,竟被發配,也是因為這種制度,還並沒有深入人心,被人真正接受。

張憲漫不在意,第五軍支援的是鄜延路的防務,原本是由劉錡所部負責,因著劉錡率領主力,前往潼關附近布防,與秦鳳關師古互為犄角之勢,防備金兵自河東突襲。

他趕到姚端的前軍時,對方已經將至鄜州。

天色已近黃昏,過萬人的軍隊正在沿著兩個城門入城,準備在城內歇腳,過幾天後,再往前方各堡寨布防。

至於延安府方向,則由劉錡留下的五千兵馬和正將龐世才防備,若是對方從丹州、臨真方向來襲,則可以放棄延安府,退往鄜州方向,放棄北線,退防鄜州、原州、雍州、耀州、以鄜州附近為主戰場,抵抗來襲的金兵。

這樣的駐防態式,應該是判斷金兵不會從河中及河東為進攻的主要方向,潼關雖然是天險,不過也有被強敵直接破關而入的記錄,並不是不可攻破。

金兵大量集結潼關附近,無論如何,不可能再從河東再集結大量部隊過河,就是有小股部隊,也可以輕松防守下來,不需太過擔心。

因為要布置防禦,姚端並沒有入城安住,而是帶了幾百親兵和麾下的重要將領,一同往城池西面的堡寨巡查,因為時間過晚,巡查過兩個寨子後,天色已經烏黑一片,隨姚端同行的中軍官一聲令下,隨行的親兵們三三倆倆的點起火把,瞬那間光明大作。

待張憲追到姚端時,遠遠看去,在陜北高原的夜空下,姚端的隊伍正奔行在高坡大川的羊腸小道上,曲折蜿蜒,忽高忽低,好如一條火龍,在夜空下盤旋飛翔。

張憲微微一笑,很欣賞對方的務實作風。名將之名,果然不是可以僥幸得到。

他跳下馬來,命令自己的親兵在路邊站好,他站在隊伍前列,只等對方來到。

“前面是什麽人!”

一陣陣急促的馬蹄聲奔沓而至,還有馬急速奔馳後的汗臊味道,在夜風中撲鼻而來,再夾雜著馬漸漸停跑後的噴嚏聲,一股軍伍中的氣息,令張憲又是熟悉,又是高興。

這麽短暫的漂泊時間,已令得他很想念在軍中的情形,如張憲這樣自少年和青年的過渡時期就在行伍中成長的軍人,就是短時間的離開,也可以令他們無所適從。

張憲自己並不做聲,他身邊的親兵頭目迎上前去,手舉火把,大聲回話道:“荊湖招討使司副統制張將軍在此,奉張總管的命,來前軍姚將軍部效力。這位兄弟,過來的是姚將軍麽?”

“是我。”

話音未落,一匹棗紅馬疾馳而近,馬上騎士在火光下,先揚聲答話,然後跳下馬來,大步行張憲立身的地方而去。

論起軍銜和現在的職位,姚端都比張憲高的多,禮節上卻並不在意,他大步流星走到張憲身前,伸出手去,一把將張憲扶起,大笑道:“早聽說張將軍要來,不過原以為是要在總管帳前效力,怎麽到我這裏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