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波瀾(第2/2頁)

按皇帝的意思,最少要調運數千兵馬,然後大張旗鼓的持戈揮戟,攻入東宮。

這樣一弄,非弄的朝局大變亂不可。

雖然,這件事處理下來,震動肯定所在不小,但總比調集大軍圍攻東宮的影響要小的多了去了。

現在正是改制的要緊關頭,昨夜錦衣衛連夜會議時,很多人的意見便是禁軍改制之後,得罪的人太多,這一次算是一次觸底反彈,與謀的人中,相信會有不少是原本的京營勢力中大人物。

底下的中下層武官,相信也不在少數。

對太子一脈,可以從容一些,對這些京營中人,倒不妨大刀闊斧的殺伐一下。要知道,人是苦蟲,不打不行。

現在好言好語的哄著,還有大筆的銀子領著,仍然是怨聲載道。倒不如變本加厲一番,殺上一批流放一批,卻看如何?

這個宗旨是昨天定了下來,在皇帝面前,當然是要把這件事的全責給攬下來,這樣才好從容施為。

對答之間,已經把皇帝引入自己的思路之內了。

果然,皇帝已經順著他的思路,沉吟著道:“東宮逆謀,如徐勝所報,最少有數十邊軍軍官在內,這些人武藝高強,射術過人,人手少了,怕不抵用。”

“不妨。”張佳木展顏一笑,道:“臣為引子,甲兵暗伏,引出他們的人來,再合圍動手,出其不意之下,定可一舉成功。”

這樣的做法當然比公然殺入東宮強的多,但皇帝不能不表示反對,他搖頭道:“太險了,萬一你有傷損,將不可收拾。”

這也是事實,張佳木現在的權勢和手中的實力,又知道人對付他,部下自然也是曉得此事。萬一遇險,京中就會大亂,局面將演變成什麽樣,恐怕連皇帝也控制不住。

既然已經知道敵人的陰謀,這個險就冒的無謂了。

“不妨事的,請皇上放心。”

雖然皇帝表示反對,張佳木卻仍然堅持,他笑道:“臣請皇上恩準,允臣暗披甲胃,臣料定逆賊是在宮門左右埋伏,臣一至宮門,突然調頭疾走,逆賊一急,必出而追趕,臣之部下,再一起上前掩殺,必可奏效。”

這個計謀自是極好,皇帝不覺點頭……他被說服了。

只是看向微笑的張佳木時,連皇帝也不覺膽寒了。

“如此,卿多加小心。”

“是,臣這就下去。如果臣料不錯的話,最多一刻功夫,太子就要派人來傳召臣過去那邊了。”

“唉。”皇帝的臉上簡直要擰下水來。國事漸漸順暢,卻又出了這麽一档子事。以他的內心來說,兒子畢竟是親生的兒子,大臣畢竟只是大臣。

但這等話,也只能藏在心裏想想,根本就不能說出口來。

不然的話,誰還願為皇帝效力?在最基本的原則線上,該講的原則還是要講的。不然的話,天下也都保不住了。

當下只能深嘆口氣,眼睜睜的看著張佳木轉身下去。

看著對方腳步從容,身形挺拔,而緊握的雙手,充滿力氣。皇帝卻是心中浮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力之感。

這一次太子的儲君之位是一定保不住了,經此一事,張佳木的權勢會將更上一層樓,朝中有實力的勛戚和武官異已將會被更進一步的打擊和清掃。

現在唯一可慮的,就是不知道劉用誠那邊的消息如何。

這頭老狐狸,有沒有上船,沾包兒沾的有多深,是一件可為憂慮的事。

老實說,皇帝身邊最為倚靠的,除了三衛皇城禁軍外,便是四衛兩萬余人的旗勇軍。這是別於京營和皇城禁軍的武裝,建立時起就是宦官做指揮,除了聽命皇帝,不歸京營武官系統和勛戚指揮。

如果連這一支武裝也保不住,皇帝心中也是大感悲涼和無助。

再想想諸事不順,太子將要再次被廢,後宮中將大起波瀾,皇帝突然覺得胸中一悶,嘴裏一甜,一口鮮血忍將不住,竟是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