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力量(第2/2頁)

鄧通無法,只能逃到後宮,請文帝救命。

文帝卻也不能枉法救他,只能再三懇求申屠嘉,命鄧通把口叩出血來,才勉強得申屠嘉不殺的承諾。

就算這樣,到底也沒饒過鄧通,打了一通板子才放走。

就算是漢武年間,丞相沒有一個得善終的,但丞相當國時,卻仍然有足夠的權力,漢武也只能設尚書來牽制,而不能限制丞相的相權。

相權到唐宋時,雖有變化,但仍然是對皇權的牽制,只有我皇明太祖夠強悍,因為元制的中書省確實尾大不掉,但太祖不是要改良,而是徹底鏟除。

誅除胡惟庸後,皇明太祖下令,以後不準再設立丞相,後世子孫有見提復立宰相者,一律誅其九族。

有這麽一句眾所周知的祖訓在,想復立丞相的難度確實是太大了。

但,誘惑也足夠大。

張佳木看向李賢,正色道:“我給原德官加一品又如何?尊太傅又如何?六部非君之部屬,只能協商而不能約束,諸卿、監、寺、府,都是自等其事,只能皇帝負責,內閣如果要管事,也只能商量,或是通過上書由皇上下令來督促統馭。政務推等,只能是以私信或是交情,或是私下商議,一個環節做不好,就會全盤皆輸……原德兄啊,我們改制至此,已經是沒有退步可言了。”

李賢憬然動容,張佳木的話他自然清楚的很,但,這其中的風險也實在是太大太大,不是他可以一下子就有所決斷的。

不過不妨問一下具體的打算,他想了一想,便道:“如果要有一個時間表,太保的意思是在多久時間復立?”

“我想,一年之內要提出來,然後由內閣牽頭,都督府、諸部、府、寺、監,還有地方巡撫、巡按、三司、大府,都要參與此事,有所奏議。畢竟這是太祖大誥上說過的話,但我想,時勢變遷不同,三代之下,沒有不變的政體,否則的話,我們現在復用周制又如何?井田一復,怕是天下都反了。”

李賢失笑:“王莽殷鑒在前,恐怕沒有人會這麽傻了。”

“哼。”張佳木冷哼一聲,道:“他也是想做些事,不過太想當然了吧。”

其實張佳木一直懷疑王莽就是個穿越客,看他的各種舉措都有點兒象,不過這種鬼胎卻不能說,萬萬不可。

正因為有王莽的失敗前例在,所以張佳木從來不肯獨斷專等。遇事肯商量,甚至是遇事好商量,絕不把路子走絕,不把步子跨的太大,原因就是在這裏了。

他的壓力太大,很多事情一旦失敗了後果可不是丟官那麽簡單。

事實上,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他是到今天才真正懂得了。如果不是這樣,現在他決心退下來,就算皇太子也不會為難他,以後幾十年的歲月,悠遊泉下,想怎麽富貴就怎麽富貴,想做個閑人,恐怕沒有比他更舒服的了。

但,那不行!

“一年之期,我看萬萬不行。”李賢大不以為然,搖頭道:“等海運和開海的事完了再說吧,不過,此事學生斷然不參與其中,還請太保見諒。”

此事關系到李賢的權位,甚至是比加太傅升級一品更為要緊,要是李賢也跟著摻合,恐怕就成為眾人辱罵的目標了。

這一層張佳木不僅明白,而且有準備:“原德不僅不參與此中,人問起來,還要反對。”

“是,太保這般處斷最好。”

中國人性就是這麽奇怪,越是人人愛當官,越不能熱衷,否則,形象一壞反而當不成官了。

李賢不僅不能同意,還要大加反對,這樣保持形象,新政府一成立,就可以繼續當宰相了。這一層,他自己也是明白,只是當下心中茫然,看看張佳木,卻不知道,張佳木的自信和從容是打哪兒來的,他一想起最近這些政務的艱苦煩難,就是一點兒信心也都沒有了。

“我打算仿唐制,唐太宗的制度其實很好,但就是沒抑住權相和邊將這兩條,這兩條弄好了,唐不會有安史之亂。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分立,彼此分開制約,還有比這更好的制度麽?”

張佳木猶自興致勃勃,向著李賢說著,冬日之下,陽光照在他的臉上,熠熠生輝,充滿著別樣的魅力與形容不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