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尊榮(第2/2頁)

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看似一個簡單的政策,但這個政策已經在這麽龐大的國家執行了這麽多年,要改變它,需要顧及的絕不止是公文上的考量,而是實際的執行與安撫,折沖與平衡。

李賢對這些自然是考慮的極多,所以,他有顧忌。

而且,這個顧忌還不便說出口來,哪怕就是這時對著張佳木,也並不方便直說。

但張佳木等不得了,他約出李賢,就是要暢所欲言,把今後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大政方針都定下來。

如果他在軍事上有範廣這個幫手,邊境上還有楊信和陳逵等助手的話,在文事政治行政上,李賢是他不二的最佳助手,除了李賢,怕是也找不到更好的了。

所以張佳木務必要得到對方沒有保留的合作。

他看向李賢,一字一頓的道:“原德心中惴惴,恐怕也是擔心朝政並不能一直穩當,我的地位,也並不保險,是吧?”

這種誅心之問,換了別人必定不敢如實回答,但此時此景,如果李賢還吞吞吐吐的不敢答,他也不配被張佳木這麽看重了。

當下便是果決答道:“是的,皇上在一天,太保的地位穩固一天。但,朝中各官並不依附,太保光是要在這上面下的功夫,就不在小。而將來就算各官依附,皇上萬一有所不諱,那麽,政局如何,仍然難料的很。”

做為一個政治家,所看到的絕不是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

以現在張佳木和內閣的配合,還有在六部中的勢力,可以說推動改革並不難。但可想而知的就是,隨著改革進一步深入下去,遇到的阻力也就會越大。

名義上,張佳木只是掌府事的都督,錦衣衛的指揮,幼軍的提督,還有宗人府的宗令。這幾樣官職,才是他的本職。

而推動政府的政務,則是以影響力,以黨羽的力量來進行。當然,現在還有內閣的合作。

萬一這種脆弱的聯盟出現風波變動,不要說皇帝換人了,就算是換一個部的尚書,或是侍郎,現在這種微妙的平衡就可能被打破。

現在的局面還算穩固,但一旦出現風波,可能就會前功盡棄。

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已經很不容易,花幾年功夫把這些成果消化掉,再穩固下來,李賢已經覺得能青史留名了。

如果張佳木沒有更好的辦法來穩固聯盟,加強權勢,再進行更難更容易遇到反彈的改革,他是必定不會奉陪下去了。

這固然不那麽偉岸,但世情就是如此,李賢雖然當得起一個賢字,但畢竟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指望他做的更多,也殊無可能。

“原德的顧慮是對的。”張佳木看向他,沉吟著道:“如果原德能手握重權呢?”

“說不得。”李賢笑而搖頭,道:“太保不必再提這個,要說權位,我的權位夠重了,現在這樣已經有不少人說話,說我是為了一已之私才趨從太保,要不是這麽多年多少賺得一些名聲,怕已經是身敗名裂了。”

李賢是張佳木的建議,新官制下大學士為一品,而首輔為了尊重,光是稱先生而不名還不行,以往三公是坐而論道,宋時撤了宰相座位,而此時君權更重,宰相有時也要跪著議事,當然,多半還是會賜座,甚至賜茶。

只是這是額外的恩典,不是常例,以張佳木的建議,以後宰相首輔例有座位,可以和君主坐而面談。

至於例加太傅,也是允準,首輔例封侯爵,倒是沒有答應下來。

但就是這樣,已經使李賢飽受非議,而他自己也是再三固辭,只是皇帝對李賢的信任不在張佳木下,給李賢的這些尊榮加賜,皇帝自己也很願意,所以,答復就是:所賜應受,所辭不允。

而現在張佳木還在提權位之事,李賢也只能報之以苦笑了。

“不,我不是說要給原德本人再加什麽權位,我的意思,是要徹底的改一下這個內閣制度。”

“哦。”李賢心中大動,但不敢相信,只是看向張佳木,肅容道:“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