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甲兵(第2/2頁)

京營可用,幼軍中立,皇城之中有八千九百余禁軍,府軍前衛三千余人,旗手衛三千余人,錦衣衛校尉和大漢將軍兩千余人,實力對比當然是旗手衛較弱,但事起突然,只要誅除首惡,底下的事就能好辦的多了。

想到這兒,這個計劃倒確實有可行之處。

不過,太子還有最後一個疑慮,他看了看牛玉,緩緩問道:“大伴,我來問你,皇上震怒怎麽辦?”

這倒確實是最可慮的地方。張佳木的幾次政變順利過關,最要緊的地方還是符合皇帝內心最深的欲望。

和張佳木比起來,曹吉祥陰險,石亨和石彪叔侄狂暴難制,皇帝心裏早就有誅除的打算,一場大政變,誅除幹凈,皇帝心中歡喜還來不及。

在張佳木手握重兵,做事又符合皇帝心意的前提下,皇帝冒著魚死網破的危險和張佳木翻臉,恐怕也不是智者所為。

所以才相安無事。

但太子行此事,肯定不合皇帝心意。一邊人家在想著正常方法奪嫡,一邊太子便是政變,歷來君王與太子之間都有一個消長,要麽是皇帝獨大,太子一旦威脅皇權,就會被毫不留情的消滅。

漢之巫蠱之禍,唐玄宗一天內誅殺太子兩王,都是明證。

至於肅宗即位後困囚玄宗,不過是太子歲月時的種種委屈的反報復罷了。

今太子敢行政變之事,無疑就是權力要蓋過皇帝,做為一個十四歲不滿的孩童,如何能成功政變,再保有手中的權力,殊成疑問。

這個麻煩解決不了,太子仍然不敢聽命從事。

凡事有風險代價,也有成功之後的賞勵。眼前這件,太子成功了就是準帝王,但他原本就是儲君,所以得之雖大,但與失敗的後果不相當。

就算是被奪嫡,仍然能有一善地為親王,一生榮華富貴,子孫長保祿位。

但失敗了,能囚禁高墻就算天大的運氣,只怕首級不保,也是很有可能。雖然太祖高皇帝有言在先,不願子孫遭刑殺,但謀反大事,誰也不敢保後果如何。

這一次是萬通上來趟渾水,他先輕咳一聲,然後才道:“小爺糊塗了不是?大事一成,權柄在手,萬歲爺也要看看風氣是不是?外頭人人都道小爺好,萬歲爺就非得和小爺過不去?殺一個外臣又怎麽啦,上陣父子兵,好歹是親爺兒倆,有什麽就說不開的?”

萬通是以俗語開解,其實後頭的全是廢話,前頭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這就隱隱表示,政變一方願意權歸太子,而不是效忠皇帝。

只要軍權在手,皇帝就算心有不滿,又能如何?沒準兒,這些大臣找一個名目,請太子監國,或是幹脆請皇上再一次退位,再去當他的太上皇去。

太子怦然心動,不過還是搖頭:“有些事情,非強力可為。一定要有名目地位的人才說的開話,你們在這上有準備沒有?”

“有,請小爺放心。”牛玉道:“準定有元老大臣出來收拾殘局便是。”

“好,好”

說到這兒,太子才算徹底放下心來。

有兵,還有元老大臣的支持,這件事就算成了八九成了。如果沒有這些事前的準備,沒有折沖預備,光憑甲士殺人,然後就大事已成,就算皇太子少不更事,也是知道,天下的事沒有這麽辦的。

現在既然說妥,太子心中一塊大石算是落了地,便是在一邊旁聽的萬氏,也是一臉喜色,不停的看向牛玉和萬通,再看看太子。

此事若成,她就可能成為後宮中最有權勢的人,什麽太後,皇後,全部可以不放在心上。至於周妃,她滿有把握能哄的服服帖帖,根本不會出來同她搗亂。

這一來,看自己弟弟便是順眼的多,當下便笑道:“也虧你能張羅的這麽大事,放心吧,事成之後,殿下不會忘了你的功勞。”

她這個當姐姐的心疼弟弟,當著太子的面這般說,便是替弟弟請功的意思。

不過太子卻不相信萬通能張羅的如此細密周到,而且事涉不少大臣武將,甚至是元老勛戚,他冷哼一聲,看著牛玉,道:“此事你們已經早有準備,並且進行很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