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裁撤

在文官來說,這是掌握了後勤管理的權力,當然開心。

在張佳木來說,文官對武官制約的太厲害了,不成,為嚴重制約和傷害武官的自尊和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巡撫領軍制度將來是一定要改的,文官出而為將,也要改。

武官現在勛親勢力有復蘇的跡象,將來不妨就是保持這種制度,高層武官由勛戚來充當,中低層武官從講武堂出來,以後還會再有職業軍士制度……不過反正大明的軍人和後世不一樣,全部都是募兵,而且一當最少十年八年的,恐怕人人都職業了罷?

這個且不提,改成禁軍和廂軍制度以後,原本自成系統,管兵管民自管財務和土地的衛所制度當然就徹底鏟除不要了。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以後的軍隊財政怎麽弄?

既然全改為募兵制,當然是中央財政全包了,好在現在二百萬衛所軍,全部一體轉民,除了衛所軍官之外,怕是沒有人不贊同。

現在已經是衛所大量逃亡軍戶的時候了,一聲軍轉民,大家不用再逃,本鄉本土,土地改成官田就行。

雖然賦稅比私田要高十倍,人家交三升三合一畝,官田要交三鬥三升,正好是十倍。不過就算是十倍,只要正常年景也沒有什麽了不起的,軍戶衛所,可比種官田還苦的多了。

到時一聲令下,全國留三十萬禁軍,就是戰兵,再有二三十萬的廂軍,也就罷了。

現在海寇未有,只有北邊防,南方無事,最多留三五萬人的戰兵分駐南方各省,特別是雲南一帶,再配十萬八萬的廂軍就夠使了。

況且,最要緊的就是,錦衣衛在擴張。

錦衣衛的野戰部隊,監察部隊都在擴張,純粹的特務部隊的老底子不僅沒減,反而日漸增多。

就算是京城裏曹翼那一部分撥做了廂軍,負責維持日常治安的事錦衣衛不再插手了,以防形象太過刺眼,但就算如此,錦衣衛未來在全國將是一支僅次於禁軍的武裝力量。而且,這一支力量只供張佳木一人指揮,至於維持費用,皇帝還是照一衛的數目來給……反正張佳木搞錢有方,不擾民,不禍害官員士紳和富戶,一樣養得起這麽些人,皇帝也樂得不管。

至於文官,知道此事是張佳木的底線所在,現在這種情形,彼此不生事最好,要是誰敢膽觸動張佳木的底線,把錦衣衛的問題也提出來議一議……恐怕大明官場也找不到這樣的傻鳥罷。

就算真有的,詔獄是幹嗎使的?

只是這人數一少,中央財政包幹下來,問題倒不大。但如果再把軍餉給軍隊自己發,顯然也不大合適。

以文制武,制的過了當然不行,不過不制肯定也不行。

文官政治有很大的缺點,但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明朝近三百年沒有內亂,沒有藩鎮,沒有起兵造反的,這就說明,明朝的文官集團統治再混蛋,在穩定內部方面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

既然如此,反正新軍制下也沒有文官領軍這回事了,勛戚制度既然還在,那些侯爵伯爵們也會把持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這些勛親再紈絝混蛋,也是武官出身,不會如文官那樣事非不分,只管壓抑武臣。

象王越這樣的文官,號稱知兵,但動輒就殺害武臣,從指揮使到千總把總,想殺便殺,根本不把武官當人看。

王驥當年以文官節制邊將,也是如此。

這些讀書人平時大講德化,遇到丘八就化身惡魔,這種事,張佳木可絕不願再發生在自己手上。

至於權貴會漸漸腐敗無用,這倒也好辦,以後武校正常開設,權貴子弟也要入學,不畢業就沒資格領兵。

從學校出來,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吧?

要說權貴徹底不能領兵,歐洲列強可是一直到二戰之前都是用權貴領兵的。

軍事權留著,由都督府掌軍官名冊,升遷、訓練、武庫等事,文官則掌後勤,彼此牽制,以收穩定之效。

這一層,也是李賢和張佳木商量很久後才議定的,關節仍然是“妥協”這兩字。張佳木現在算是深諳此道,用起來虎虎生風,如魚得水了。

但這麽一來,武官俸祿原本是皇上發,一年大幾十萬的銀子,全部壓了過來,這一下,戶部可也根本承受不住。

皇帝對武官可是不小氣的,特別是駐京武官和京營兵,待遇向來強過外省。外省實發只有五成的時候,京中是十萬,外省只有三成或是三個月發三成的時候,京中最少還有五六成的實發實授。

一個六品武官一年最少能實領五十石糧,還有幾十兩的銀子,這些可都是皇上自己的私房錢拿了出來。

當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戶部的錢也是皇上的錢,只是分做公私兩用罷了。

現在文武一體,就算多了三十萬石糧,缺額仍然很大,差的很多。倒是地方禁軍和廂軍不必擔心了,中央原本就有大量撥給邊軍的錢糧,順理成章的改成戍邊禁軍和廂軍的糧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