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雄心(第2/2頁)

張佳木有一個理論,就是用再重的典,不從根源上解決麻煩,殺人再多,關人再多,也不能解決問題,洪武年間殺人算多了,太祖殺人算狠了,但結果又如何?

這種論調,不僅他自己說,錦衣衛辦的京報上更是長篇大論的議論,這些大人物搞一份報紙來看看還不是極簡單的事,所以知道的人甚多。

這一次詔獄關人,李賢等人並沒有太過著急,一則是文官們在道德上被捏了小辮子,二來就是要看看,張佳木有什麽根本性的解決辦法。

當然,現在張佳木提出了辦法,不過,在官田這件事上,李賢倒是覺得張佳木有點兒自食其言的感覺。

“裁人啊”陳文笑道:“李公沒有想清楚吧,太保的意思是,地方上虎狼甚多,明著是沒有多少領俸祿的人,但一縣之中,從裏甲到衙門裏的差役,多的過千,少的也有幾百人,這些人一年從幾十兩到數百兩不等的收入,一縣之中,要負擔這麽多的虎狼,百姓的負擔自然重了。要說官田敗壞,其實也就是壞在這些人的手裏了。”

“唔,唔”

官田的弊端有很多,豪強兼並,地方官府的肆意加征,攤派,裏甲衙役的催科等等,都是官田越來越少的重要原因。其實大明私田是每畝零點零三五石的正賦,這個賦稅額度比之前代都要低的多,而官田是每畝零點三五石,大約是民田的十倍。

就算如此,比起兩漢唐宋,仍然高不到哪裏去。

但就算這樣,官田也是被大量的豪強士紳強占了去。甚至,把官田直接劃成民田的事,現在也是比比皆是了。

一個十萬人口的縣,正經的國家官員只有六人,如何能談得上治理所以,地方官員只能受制於士紳豪強,根本不會在這種事上和豪強士紳過不去。

而那些下層的衙差小吏,仰士紳之鼻息還來不及,和士紳上下勾手還來不及,又怎麽會管官田被兼並的小事。

事實上,官田不僅不能成為國家財賦的要緊來源,相反,卻已經是百姓的沉重負擔。

比如張佳木在浙江的調查,某縣的近山官田極多,所以,每戶攤派取水錢一百文,然後是拉車錢三百文、吃飯錢一百文、等糧食入庫,又要辯驗錢一百文、蒲蔞錢一百文、竹簍錢再一百文、沿途神佛錢一百文……

這筆銀是九百文,當時錢貴銀賤,這個數字在一戶人家一兩銀子以上,已經是極為沉重的負擔。

官田賦稅原本就重,哪裏還能經得起這樣的攤派雖然給大戶人家當佃戶並不是好的選擇,但已經是越來越多的百姓選擇放棄官田,轉成佃戶了。

這麽一來,自然是國家收到的正額賦稅越來越少,而地方士紳卻越來越肥,國家不僅是在商業上低稅低效,收不到錢,就是田土正賦也是如此。

兼並官田,拖欠正賦,隱瞞丁口,現在正是一個開始的時候,而惡果要到明末時,由那時的明朝政府來承受。

而張佳木的辦法還是在抽薪,徹底裁撤那些肥已自私的地方層的勢力,用國家擴張的辦法來充實地方政權,抑制士權和族權,用精細管理來取代現在的統治方式。

除了人事上的變動,還有官田管理上的變化,取消雜費,設立專門的管理層來負責官田事物,政府發給種子耕牛,對畝產和引水,肥料、農具等等,都有專門的計劃。

這樣做法,就是和張佳木現在的農莊做法是一樣的。

如果他是空穴來風,這些官僚恐怕會笑他想法太超前,大膽,根本就是空談。但以自己的例子在先,就不得不讓人動心了。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

李賢是內閣諸相中懂得經濟之道的,向來也被推許贊美,而他也很敏銳,一聽到張佳木的計劃是如此,也是禁不住由衷贊美:“太保真常人非所能及也”

他緊接著又道:“不過,這樣的做法,國家的馳道和驛站,恐怕也要管理的非常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