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可惜(第2/2頁)

這會辰光已經不早,天色在似昏非昏之間,街市之間的行人,已經有人提著燈籠在行走了。天氣熱,白天路上人不多,但這麽黃昏時候,太陽落山了,街道上的人反而多起來了。

粵地炎熱,廣州人反而是習慣了炎熱的天氣。而且,京師這裏,早晚很涼快,所以對崔浩來說,倒沒有什麽感覺。

只是行走之時,不時有人家往門前潑水,然後搬出椅凳來,就著油燈的燈光吃飯,這一點,倒是教崔浩頗有鄉愁了。

當時正是一天兩餐往三餐改進的過程,上推一百多年,漢人還是以兩餐為主的,到現在,也不一定全是三餐,貴人是習慣在兩餐之間加一餐點心,平民百姓,如果沒有勞作,或是天氣不熱的冬天,仍然兩餐,早早吃畢了就上床歇息,哪有功夫拖延多吃一餐,白費糧食?

夏天就不同了,再儉省的人家,也要睡的遲些,飯自然也多吃一餐的多。

崔浩此時,就是騎馬慢行,聞得沿路人家飯熟之香,再看兩邊油燈昏黃,不少人家鋪席中堂,男女老幼席地而坐,相對而談,這一下,確實是有與廣州大為相同之處。

鄉愁一起,就很難遏止,當下只暗下決心:現在就修書托人送回家,然後請父母派家人老仆,送自己的妻兒一並來京師團聚。

想起這個,倒是教他又想起張佳木來。

京師之中,已經嘖有傳言,張佳木的郵傳已經開辦的極好,當然,大明通天下有過萬鋪遞,就是步行的鋪夫,用來送邸報和公文。

驛站也極多,通天下有數千驛站,十幾萬驛夫,數萬匹馬。當然,驛站需要地方供應馬匹草料,一年耗費的糧食也在過百萬石之間,但國家不設驛站也是絕無可能,沒有驛站,則政令不通,調度不靈,也是了不起的大事。

但驛站除了自己耗費極大外,被來往官員騷擾也是常事,當時官風已經開始敗壞,地方官員過境,則必定會打地方官的秋風,索要盤纏銀子。而地方官,特別是州縣一級,也必須接受這種騷擾,視為當官成本的一種。

如果拒絕應酬,得罪的人當然就不在少數,能不能順順當當的把官兒當下去,可就難說的很了。

而驛站原本就耗費極大,來往官員和親屬也要應酬,這就很難乎為繼了,更何況,送信和取家屬來,費時費力,一路驚擾驛站的話,以崔浩現在的權勢,倒未必罩的住。

“這麽看來,此人行事,竟是頗多可取之處了。”

這麽點功夫,想起來的事也並不多,不過是很短瞬間,崔浩便大生感慨了。國家驛站用度有常,確實也不能隨便動用,而驛夫人數有限,驛馬更不能過於勞累,公務軍務,都需使用,這麽一想,張佳木的郵傳局不僅送物,送信,保證送到,而且亦是開展了馬車送人的業務,聽說車身夠大,也不大震動,還分為幾等。

最高等的,是四人車,空間大,車身內舒適,沿途的郵傳站還可以包飯,所以也最貴。這種档次的,自然就是富裕的商人才會使用,要不然,也是貪圖舒服的士紳舉子。

然後就是六人車,十二人車等等。

但就算是最為擁擠不適的十二人車,聽說也是比京師內現在最常用的後档車舒服十倍。現在整個北方平原,以京師為基點,輻射甚廣,東至山海關,北至薊鎮、宣府、大同等地,往南,則一路到德州、開封、歸德、潼關等地。

雖然還沒有涵蓋整個北方,不過消息靈通的人已經知道,下一步,就是直到南京,由南京再開通至浙江、湖廣的線路。北人騎馬,南人坐船,所以南方的線路要比北方簡單一些,但仍然足夠顯示出張佳木的勃勃雄心了。

“可惜,還沒有開通至廣州的線路。”

想到這裏,連向來立場分明的崔浩也覺得可惜了。想了一想,自己也是啞然失笑。

雖然是仇視張佳木,但張佳木做事的本事,在這一瞬之間,連崔浩也是佩服不已了。因為他自己亦是知道,現在張佳木興辦的事業,如若是交給官府,或是給自己這樣的書生來辦,恐怕十年也辦不成這個規模出來。

“可惜,可惜。”至此時,唯有感嘆可惜,心中只道:“聰明沒有用到正道上,到底還是吃了沒讀書的虧,太過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