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第2/2頁)

此令當然不會執行,立國久了,機關拖延公務,地方陰奉陽違,沒有有效的監督和懲罰體制,一切規定自然成為具文,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博奕總會是中央漸失權威,而地方越來越坐大。

這種規律,倒不是地方的權勢在增加,而是因為法馳的廢馳,中央自失威權的原故罷了。

於謙在時,燒荒還在有效執行,蒙古有十余年沒有占到便宜。

一條百余裏的緩沖地帶很有效應,試想,百余裏馬匹和隨之而動的牛羊沒有草吃,沒有幹凈的水源,雖然精銳騎兵可能兩天甚至一天就走完這一點距離,但大隊的輜重沒有幾天功夫是過不完的。

就是這麽一條隔離帶,就能杜絕蒙古人的大舉入侵,只能是小規模的騷擾。

如果邊將對兵部的指示都能堅絕執行,一點兒不打折扣的話,嘉靖年間也就沒有同時的北虜在河套地區的騷擾進逼,甚至打到京師城下的事了。

兵部對下監督不力,又搶了五軍都督府的權力,而對上又深陷泥潭之中,象這種封駁的事,皇帝就算是大發脾氣也是無可奈何。

只能再次傳旨,再次走一套流程,然後兵科給事中可以再次封駁。

然後三駁,最後要麽內閣辭職,要麽給事中辭職。反正,鬧到三駁的話,整個官場體制都會震動,然後有分崩離析之患。

正常來說,皇帝再支持張佳木的做法,也不大可能鬧到滿城風雨整個文官集團都摔掉烏紗帽的地步吧……

果然,年富接著便又道:“昨日太保不在,學生曾經奉詔入宮,皇上於平台召見。提起封駁一事,皇帝自然大怒,已經決意要將兵科給事中貶斥,叫他到海南臨高去當知縣去吧。不過,皇上也說,新任給事中,十之八九也會封駁的。”

一件事既然有人冒著被流放或廷杖的危險去頂,接任的人壓力比前任還要大。接著封駁回去是理所應當的事,若是辦不到,光是唾沫星子也足夠淹死他了。

這種情形下,一封過後的再封是必然的事。

皇帝除非下決心決裂,不然的話,也就只能妥協。最少,在現階段不提此事,或是修改詔旨,由內閣去溝通,和這些死硬派談出一個妥協後的辦法來。

當然,此事是張佳木引起的,究竟怎麽辦,皇帝也會垂詢一下張佳木的意思。

“那皇上的意思又如何?”

“皇上說,既然鬧的滿城風雨,倒也不必急著把他們給劃成廂軍或是攆回家去,先放在團營裏吧,反正下頭的意思,只要留在團營內不動,則糧餉是照發的。”

“這幫蠢材。”

“皇上也是這麽說,但……聖天子亦是有隱憂啊。”

“嗯,我知道了。”

皇帝當然是有隱憂的,不要以為君權神授這一套能叫儒生真的忠君不二。其實明清皇權至上之時,打皇帝主意的也不是一個兩個,只是體制好,搞政變和專權這一套實在太難了,所以沒有人成功罷了。

現在這局勢,皇帝還指著文官們掣肘制衡一下張佳木,要是他對張佳木挺的太過份了,超過文官們的底線,誰知道這些大爺們還會玩什麽花樣出來?

就站在皇帝的立場來說,也不能把寶全押在一邊不是?萬一要是玩的雞飛蛋打了,那也真是一件後悔不叠的事了。

“既然如此。”張佳木緩緩搖頭,道:“老先生先告一陣子病,如何?”

此事已經是僵局,就張佳木的情報來說,不僅是年富的兵部有麻煩,就是趙榮的戶部,似乎是李賢安排了余子俊為侍郎,倒不能不佩服,內閣安排人是有一手。

王越是能力很強,而且性子桀驁不馴的人,所以遇到能力也強,操守也好的年富,一樣敢於頂牛。

余子俊性子平和一些,但自己清廉,於是就很瞧不起品性不怎麽樣的趙榮,兩個侍郎和一批中下層官員一安插,打亂了年富和趙榮在部裏的下屬網的布局,於是一切都混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