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生態(第2/2頁)

不光是張佳木的仁德,更多的,也是這些百姓真真正正的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眾人敬佩的眼光之下,張佳木自己亦是深深的陶醉於其中了。眼前的一切,比誅除一百個曹石之流都更加的有意義。

中國就是以農立國的大國,任何的改革,都必須是農業的富足與豐收之後才可以進行。所謂以貿易立國,以商立國,都是胡扯的廢話。沒有農業的產出,沒有糧食,根本就談不到任何的一切。

他在穿越之後,所作所為,只有眼前的一切,才是叫他發自內心的驕傲和滿足。

“範志海,你來說說,這裏的畝產是多少”

張佳木雙手叉腰,大是得意的令道。只是,想了一想,卻又向著張福笑道:“老管家,不如你來猜一猜罷?”

雖然當了二十年的管家,但張福倒也是寶刀未老。畢竟是自小務農出身,所以他站在原地,看著不遠處的農田,再看雞舍豬舍,算算肥料的多少,當然,還有管事的是不是用心,還有牧畜的數量和使用的情形,再算算水源……饒是張福已經年過花甲,年歲不小,已經很少因為什麽事而動感情,此時此刻,卻仍然大為激動。

他先是看了看張佳木,然後才轉頭向範志海道:“範管莊,老頭子已經老了,不過到底也不糊塗,尋常的地,一石多些,就是豐產。今年的天時不壞,京郊一帶,收成過一石的不少。不過,老頭子可不會猜這裏是這個產量。”

範志海笑道:“當然遠不止此數,要是這個數,大爺不要說是賞我一百吊錢,恐怕要打我一百下板子。”

“一百板子算什麽?”張佳木笑道:“給你這麽多好東西,費了多少功夫才算成功,你給我一石的產量?我殺你的頭”

這自然是玩笑,不過範志海倒也極為認真,當下便道:“大爺就是不動手,小人也得自己抹了脖子。”

看他的神色,也是並沒有虛言,看來,在這裏當這個管莊,範志海的壓力,倒也當真是不小。

“老頭子猜,可能是三石左右吧?”

“老管家可真敢猜”範志海笑道:“三石糧,擱在江南,也是豐產了。”

這年頭又沒有化肥農藥,根本沒有農業科技的基礎,雜交良種就是殺了張佳木也弄不出來。在這樣的條件下,後世畝產千斤的產量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算是在最富裕的地方,畝產三石也是不錯的收成,足可以叫一家之主笑逐顏開了。

“不過。”範志海微微一笑,道:“三石還是少了一些,老管家,咱們這一季的麥子,最高一畝是四石半,最低也有三石半,算算平均畝產,四石雖不到,可也是差不多了。”

這般多的平均畝產,便是再不懂稼穡的人,卻也是全驚呆了。

四石糧就是四百八十斤,在後世看來算是欠收了,但在當時,卻是不折不扣的重磅炸彈。

“十萬畝地,均收四石,一季就是四十萬石,一石四錢,就是十六萬兩銀子……當然,可不止種一季,還要種高粱什麽的,不值錢也得弄個幾萬……”張祿已經躲在一邊,開始暗暗的算著賬,算到最後,卻是自己也糊塗了,忍不住咬了咬手指,“哎呀”一聲,才算是清醒過來。

“善哉。”年錫之這個儒家信徒,此時卻是雙掌合什,誠心正意的道:“大人此法,推行九邊軍鎮,如此,邊軍可以歲無饑荒矣”

“不行,還遠遠不夠”張佳木搖頭道:“北邊缺水的情形比咱們這裏嚴重的多,要給他們研究保水的法子,當然,最為要緊的,是要有良種”

眼前的人不知道,他卻是知道明末時有維持了超過百年的小冰河時期,連他這個歷史半懂不通的人都知道,明朝亡國大半是因為這個了。

長時間的小冰河時期造成糧食歉收或絕收,收上來的還不如種下去的多,連連幹旱少雨,作物凍死或是旱死,現在的辦法,根本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想起這個,他只能眺望大海,暗中企盼:“亦只有盼著徐穆塵能順利歸來,解我隱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