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襄王(第2/2頁)

至於皇帝復辟,景泰退位,當時皇帝一意要殺王文和於謙,而最終誅殺了大學士王文,其原因也就是有王文要傳召襄王即位的傳言。

此事對皇帝來說也絕非不可能,他自己孟浪失國,太子被廢,景泰無子,是謂大宗無人繼嗣,而襄王是仁宗嫡子,論資格和名望都足夠了,有此傳言,是要掘他復位的根。由此皇帝深恨王文於謙二人,若不是張佳木一意營救,於謙也是必死無疑了。

“這算是鬧的哪一出啊?”

曹翼苦笑一通,不過,緊接著又想起來,眼前這兩人是什麽角色,想必都打聽了出來確切的消息,問清楚之後,再來決定怎麽做。

“當然是因為曹吉祥和石亨這兩個死鬼”這一次是余佳出來回答,他氣哼哼的道:“沒事造什麽謠言,什麽仁宗皇帝是被弑殺的,宣廟其實是太宗之子,所以仁宗把他打發到南京,預備將來廢立。但仁廟身邊的人全是太宗安排,也都是宣廟的人,所以跡象一露,仁廟即位才七個月,就被毒殺了。因著此事,張皇後心中也報愧,覺得宣廟之後不該為君,所以正統元年的時候,才想召襄王入繼大統。”

“這些話,不論真假,是當時要給廢立皇上造輿論,曹石二人,哪裏能安什麽好心了?”

“可襄王並不明白,或者是說,聽聞這等事後,是個人也會動心?聽說襄王年紀雖然不小,身子骨倒還硬朗?”

“他哪兒大了?王伯爺都八十多了,襄王是永樂四年生人,才五十一歲,說起來,還算是在壯年咧。”

“這麽說。”曹翼齜牙咧嘴的道:“這位王爺是靜極思動了。景泰元年,大家都說要立他,太後把襄國金符都取回後宮了,後來還是立了景泰皇上,但襄王辭謝的表章沒幾天就到京城了,大家都說他是賢王,知道輕重。”

“哼”李瞎子冷哼一聲,冷笑道:“當時的情形,國不可一日無君,就算襄王長而賢,但當時景泰皇上也是成年,也素有賢名,又在京城裏頭,原本就是備位副儲,防著出事用的。大夥兒再想立他,可也先就在附近,襄陽還遠在湖廣,怎麽立他?此老識趣,憑白就博得一個賢名,聽說當今皇上在後宮看到當年辭謝的表章,也直誇叔父賢德,你們想想,他是聰明不聰明?”

這般誅心而論,也是李瞎子一向的作風,余佳和曹翼聽了無話,只一笑便罷。

但笑過之後,卻又是苦惱。

襄王可不比普通親郡王,當初大明太祖分封諸王時,每王都給三護衛,雖不能臨土治民,但有軍權。

象燕王和遼王這樣的塞王,麾下軍隊還遠不止三護衛這麽多。

後來建文削藩逼反燕王,削藩的志向卻是被燕王繼承下來。畢竟,不管是親是疏,身為帝王,是絕不會願意臥榻之側,卻有他人酣睡的。經過永樂削藩,普天之下的親王都再無護衛,要麽自己敬獻歸還國家,要麽就被削奪。

明初時,親王雖不理政務,但幾個塞王要練兵治軍,還要定時奉旨北上,帶著寶鈔北上打擊蒙古,勝則大賞諸軍,好不快活威風。

可惜到了現在,不能理會政務,也不能管軍,二王不能相見,出城要奉旨才可,生生把一群親藩子弟養成了一群群的豬。

但襄王不同,素有賢名,而且皇帝因為感激他幾次辭讓帝位,覺得這位叔王賢德,所以特別下旨,發還了襄王的三護衛。

得此旨意,襄王也未辭謝,現在襄陽城中,這位親王有自己的三衛兵馬,萬一激出事來,瞬間可反,整個湖廣到河南一帶,就會立時大亂起來。

有此顧慮,自然也就是投鼠忌器,到了這會兒,曹翼才恨恨的道:“王增真不是東西,這般燙手的事,就這麽推給咱們”

他倒是冤枉了王增,王增倒是勇於任事的,只是王驥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知道王增還拿不下來,便授意叫王增推給錦衣衛來處置,至於如何處置,卻要看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