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呈冊(第2/2頁)

至於文臣,更是因太祖法令森嚴而喪命的不知凡已。大明俸祿低微,官員貪汙者也是前仆後繼,根本殺之不絕,至於所謂的“空印案”更是殺絕了天下長吏,多少清正廉潔的大臣也死於此案,天下騷然,幾乎到了憤怒而反的邊緣。

後來洪武皇帝知道眾心不服,於是焚錦衣衛刑具,以寬簡待下,大臣們總算是過了幾年好日子。但再到永樂,誅戮之慘,比起洪武年間也不遑多讓。對文官,永樂皇帝亦無好感,方孝孺之輩,不知道被誅戮了多少。

但此輩真的是越殺越多,簡直就是殺之不絕,令人無比的頭痛。

從李時勉開始,到得現在,文官們非議帝王的風氣越來越濃厚,動輒就是彈劾大臣,非議朝政,對皇帝也頗有非議。

老實說,皇帝雖然脾氣忠厚,但是對這一類的事,已經接近忍無可忍了。

當然,皇帝並不知道,比起他的子孫,他運氣已經算是甚好。到得後來,所有的惡事都歸咎於皇帝已經成為風尚,凡是奉迎皇帝的都是無恥,指著大明皇帝鼻子大罵的才是忠義之輩,當某人因罵皇帝被廷杖時,大家反而為其彈冠相慶,因為不管皇帝的觀感如何,此人升官是已經升定了。一國之君被折辱若此,真的是一件讓人悲哀的事了。

皇帝今天的不快,不過是一個叫楊繼宗的小官上書言事的事。

其實皇帝已經足夠勤政,但楊繼宗之流卻仍然雞蛋裏挑骨頭。最近因為入夏沒有什麽公事,邊關無警,遊牧民族要等入秋之後才會入侵,而農田水利和修路、治河等大工也還沒有開始,況且,大明在這種事上也是向來沒有什麽計劃性可言,都是向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哪裏出事了就修哪裏。

至於一國的大事,不外乎是祭祀和征伐,征伐無事,大型的祭祀也還早,至於官員的考核到要年末才進行,還有刑殺之事,也是過了夏天再說。所以六部無事,皇帝也落得清閑,最近,取消了幾次午朝,也沒有進行過晚朝,結果楊繼宗這個都察院新任的禦史就上書皇帝,指出皇帝怠政,並且洋洋灑灑數千言,從先秦兩漢到太祖太宗,說了好大一通。

這麽一大通奏書聽下來,就是鐵人也累了。況且,皇帝雖然現在退朝下來,只在奉天門的雲台陰涼地方召見近臣說話,而且大發脾氣,但心裏無論如何也是明白,楊繼宗之流是沒有辦法懲治,甚至,天子越是懲罰他們,他們的聲名就越高,受到的崇敬就越深。

“有時候,朕恨不得窮治乃輩。”皇帝對著近臣,大發牢騷道:“簡直是受不了了,大事說,小事也說,蒼蠅一般的啰嗦個不停。”

“是的。”張佳木忍住氣,向著發脾氣的皇帝贊同道:“臣的意思,文臣有好的地方,但遇事喜歡誇張,也實在是要不得。”

“嗯。”皇帝很敏銳,向他道:“你是有所指吧?”

“山西並遼東兩巡撫的事,文臣們肯定會說的很嚴重,臣的意思是……皇上到時候聽就是了。”

“一會朕會見內閣。”皇帝聲音頗為冷峻的道:“諸位先生肯定會諫爭,但朕心裏亦有成見。卿辦事要一直這麽果決,不要因循守舊,不要害怕得罪人,要為朕徹查奸徒,不管是誰”

“是,臣知道了。”張佳木很輕快的道:“如果皇上有定論的話,臣意是早派緹騎出京,拿此二人入詔獄治其罪。”

“可以,就這麽辦吧。”

“對了。”張佳木道:“大同總兵官本月的情形,臣已經匯集成冊,請皇上禦覽。”

每月把石彪的行止匯集成冊,然後遞呈給皇帝禦覽,這也是張佳木的妙法。皇帝對石家叔侄的惡感,至少相當一大部分就來自於手中的這麽一本小冊子。

“他又做了什麽?”果然,朱祈鎮一聽說,眼神就變的淩厲起來,四周無人,只有張佳木一人並幾個心腹內侍,皇帝的語氣變的冷峭之極:“朕容他多時矣,今秋看其動靜再說,你,暫且也不要驚動他”

“是”張佳木伏首下去,問道:“臣意是,要不要加強對忠國公的監視?”

“要,當然要”朱祈鎮大聲道:“凡有一舉一動,都要呈報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