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草原(第2/2頁)

象朵兒這樣,聽說去打蒙古人就高興的兩眼放光的蒙古人,怕也不在少數。

“依你看來。”張佳木又問道:“石彪這廝,是不是保喇的對手?”

“保喇好歹是也先一手栽培出來的。”朵兒面露不屑之色,想了想,答道:“也先說是控弦二十萬,實則甲士在十余萬左右,精銳則是在四五萬之譜,這個數,是錯不了的。”

“嗯,這個我們要查,不能憑猜。不過,我看你說的也差不離。”

“如果真有二十萬精銳,當初北京城下,他就不會落個敗走的結局了。”朵兒皺眉道:“人太少,平陰王可不會那麽容易就殉國。”

成國公朱勇他們的先頭部隊,都是三大營精銳,朱勇親帥五萬,是曾經和他一起從喜峰口出而擊朵顏諸部的精銳。

一戰盡沒,那可不是王振帶的連後勤部隊在內的幾十萬人那幾十萬人,裏頭有大量的文官,太監,夫子,京營兵中的二三極部隊也在其中,皇帝身邊的禁軍當然是精銳,不過人數也不太多。明軍土木一戰的主力,其實是朱勇在內的前鋒部隊,那十余萬人先後落敗,先後全軍盡沒,這個結果,可能是當時的人難以想象,甚至是很難接受的慘痛事實。

朱勇雖不如其父有武略,但也是身長魁梧,尊禮士大夫而沉靜有禮,溫和堅毅的一位國公。他自己曾經親帥部曲數次出征,戰場經驗就算不如張輔也是相差不遠,但一戰之下,全軍盡沒,也先所帶的部隊如果人數不夠,或是戰力不強的話,則根本沒有這種可能可以一戰把朱勇的五萬部下全部打光。

“嗯。”張佳木臉上也是露出鄭重之色,土木之敗,是大明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也是大明最痛的一仗。

此仗光是國公就戰死兩位,其余侯伯數十位,大量的靖難武勛侯伯世家喪身於此役,從景泰年間於謙獨掌重權,再到天順李賢,文官和勛戚,其實也就是文官和武臣的勢力此消彼長,文官越來越強勢,武官越來越勢微,土木之變,可以說是絕定性的原因。

這一戰後,武臣擡不起頭,大明對蒙古也是采取守勢為主,再也攻不起來。就算是一代名將戚繼光總理薊鎮時,也是用車陣防禦為主,說是想煉十萬精兵北上,當時的明廷也是想也不敢想,根本就沒有財力和物力來支持戚繼光的龐大煉兵計劃了。

幾十萬精銳盡喪,等於是一個王朝被打折了脊梁,就算是蒙古一天比一天衰落下去,大明竟也是無法可想,接著失大遼,廢奴爾幹都司整個邊防就是在一天接一天的萎縮下去,可以說,大明疆域除了開國時的曇花一現外,其實基本上就是長城一線和遼東邊墻,一代王朝,沒有把龍旗插到西域,說是武功可比漢唐,無論如何,都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囈語罷了。

“當然,保喇也是一蟹不如一蟹。”朵兒對保喇這個瓦刺的先首領先是不屑的樣子,他搖著頭道:“此人雄才大略是談不上的。太師雖然不識時務,不過好歹是個英雄人物,保喇,一只喪家之犬罷了。我看,他長久不了。但此人好歹是比石彪強些,石彪麽,大同精銳全在他手,精兵強將盡歸他節制,不過教他北上出擊,他也是沒有這個膽子的。守城打幾個落單的人,割了首級報功,石彪所為,也就僅此於此罷了。”

說到最後,朵兒攤手苦笑:“一個強盜頭子,一個是尾大不掉的藩鎮。大同備邊則綽綽有余,出擊則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我說,石彪對內的隱患可比他對外的功勞大的多了。我曾經和皇上說過,皇上不置可否,也不知道是怎麽想的。”

也先之後,蒙古人確實是沒有英雄人物了,一直得到小王子的出現,才給正德年間的邊防添了不少的熱鬧,到後來達延汗小王子一死,蒙古人又開始尊崇達賴喇嘛,信了黃教,這以後麽,就也不必提了。

張佳木笑笑,向著眾人道:“總之,大家好做,我不管石彪怎樣,蒙古人年年犯邊,老是來打秋風,這個惡鄰,得好好教訓一下,打服了,將來再說其它。”

眾人皆是拜服,而張佳木負手而立,做睥睨萬方狀,心中倒也確實是豪氣十足,風起雲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