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賜婚

一場大宴在兩位親王出來敬酒時被推上高潮。

親王出來行酒畢竟還是極少的事,在場的人,都覺得與有榮焉。

哪怕就是石亨這樣自高自大的人,也是躬身奉盞,等崇王和德王過來的時候,恭恭敬敬的一飲而盡,口中道:“臣請兩位殿下不必移步,臣恭飲謝過。”

“卿久勞國事,辛苦了。”

德王年長一些,雖然還是孩童樣,但表現起來也頗象個小大人,一路上持爵虛勸,遇到不同的大臣或是勛臣便有不同的話說,幾輪下來,可把崇王給比了下去。

兩王雖然年幼,似乎彼此已經在勾心鬥角了。

這其中當然有他們母妃的影子,崇王母是周貴妃,生皇太子,重慶公主,崇王等,早年受寵,景泰年間還為皇帝生子,但現在已經漸漸被冷落,原因麽,則是為人太過跋扈,若不是皇帝憐她也受過苦,恐怕要大倒其黴。

至於德王,生母則是萬妃,兄弟姐妹七八個,一個後妃為皇帝生育這麽多子女,只能說明皇帝對其已經有了近乎夫妻的感情了。

否則的話,大明後宮不象後世清朝,清朝是限定於八旗權貴之家挑秀女入宮,長相上,只要不是特別的叫人無法接受,就可能入選。而大明則是選於全國各處,宮女都是選良家女而且長相清麗出眾者,方有資格入宮。而且數字也較為龐大,大約最多時萬人左右,最少也在三千以上。而清朝宮女,則遠遠不足此數,差的太遠。

由此可見,帝王的誘惑有多大,而某個女人能為帝王生育這麽多皇子公主,簡直就是奇跡。

兩位親王都在十歲上下,雖不及太子成熟,但也到了知道爭奪高下的年紀了。

這一次太子遇險,好彩是平安無事,要是太子萬一不幸,那麽安知那頂儲君的帽子會落在誰的頭頂上?

兩位親王都是一派童真模樣,笑容也是親切有禮,只是一想到這一對年畫上的小人兒心中所思之時,就未免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的很了。

“張大哥。”只有到得張佳木跟前時,兩位親王的臉色才掉轉過來。德王沉默下來,微微還有點害怕的樣子,相比剛剛的伶俐,此時的沉默便更是叫人注意。崇王卻是笑的很甜,也不以官稱來稱呼,只是向著張佳木笑道:“請滿飲此杯。”

“殿下如此稱呼。”張佳木躬身道:“臣實在是當不起。”

“不怕。”崇王眼神中全是笑意,說的話也大有深意,只向著張佳木道:“這是母後特許的,早晨孤請了旨的,怕什麽。”

“是是,臣滿飲此杯就是。”張佳木大為緊張,生怕這小親王為了顯示與自己的不同常人的關系而大說特說,這會兒引人注意,實在不是什麽好主意。

朱元璋定制的時候,恐怕沒想到他的子孫沒過幾十年就落到巴結大臣的地步了,代王跪石彪只是一個開始,堂堂親王向總兵官下跪,這當然是皇家之恥。不過到了嘉靖年間,親王無聊和門子下棋,後來悔棋惱了,把人灌酒醉死,幹這種無賴事的無聊親王大有人在,而且言行舉止不堪者更多,甚至是魚肉鄉裏,無惡不作,到最後明亡之時,李自成一路入京,順暢無比,士大夫無人願為明朝效力也就算了,各地百姓爭相獻城,投降或是被俘的朱明藩王幾乎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全被殺害。

後來被清兵俘虜的弘光皇帝,永歷皇帝,並監國諸王,全數被殺,歷代亡國之慘,沒有過明者。好彩是朱元璋和他的子孫生育能力都很強,直系子孫數十萬,不然的話,沒準兒就能把一個皇朝的統治家族給殺光。

這自然是因為親王制度實在是太成問題,皇子教育更是一團糟的原故。

眼前這兩年少年,已經超過十歲,但讀書還並不成體系,說話也不算很得體。當然,明朝的皇子教育最重皇太子,教授治國之道,並且由大臣名儒來教學,還算重視。但親王就完全不同,只是教給一些儒家經典,教親王在藩地上不要惹事生非,也就完了。

只是這樣的法子一旦出現易儲的情形,就會很糟糕。而且,就藩之國後的親王,也就是一頭頭的豬,根本毫無用處。

清朝的制度承明制的多,但有幾條相當漂亮的改進。最為後人稱道的,便是皇子教育上的改革。清之皇子,早年是全部出來辦事,後來是全部集中起來讀書。前者尚且可能爭權奪利,但也很容易出人才,後者雖然可能在變通上稍差,但幾十年書讀下來,最少也不會是昏聵殘暴之君。

清之皇子,清早天不亮就開始提著燈籠上書房,先讀經史,然後是打布庫,練身體,射箭,接著還要練習清語,蒙語,書法,寫詩,一天下來,幾乎沒有閑下來的時候,從清建國之初到亡國,皇子教育確實是最為值得稱道的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