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鹽引(第2/2頁)

明不比宋,宋對大臣的賞賜是無微不至的,宋的副相,國務院副總理級,大約年薪在數十萬到百萬之間,這已經很多,但逢年過節的時候,皇太後和皇帝,太子,諸王,都會賞賜和敬贈有加,從不落空。從金銀到絲綢,再到柴草,無微不至,無所不賜,包羅萬象。所以,在大宋為官,再清廉的官員也能過的很好,當時的物價水平,百來錢就能很舒服的生活一天,年收入幾萬貫或是幾十萬貫的人,錢真的沒地使去。

大明可就不成了,宰相按年薪吃飯都只能餓死,皇賞又是傳說中的神器,很難得一見芳蹤何處,光靠俸祿,簡直就是活不下去。

在洪武年間,朱元璋法紀嚴苛,從不饒人,所以大家只能忍,就算如此,貪官也是殺了一撥再接一撥,很難殺盡,因為實在是不貪不行,工資太低,幹活又多,約束又少,情不自禁。

現在這會兒,文官已經有了公開來錢的門路,各種公開的灰色收入很多,靠著這些,大約也就能過的很好了。

象徐階,有莊田二十萬畝,張居正,大約家財也不少。這幾位閣老,還不是以貪汙聞名,赫赫有名的,是嚴閣老。

至於武臣,除了俸祿米糧之外,收入就少了。這會兒法度還比較嚴,邊軍將領好歹能撈幾個,京營將領吃的空額還不多,不少人家都是老老實實領俸祿過日子,入不敷出,要不是如此,王勇這樣的武官子弟也不會被一個高利貸商人逼的差點賣祖宅。

很多武官,按官俸是年俸百石,但一個月最多關一兩石糧,就算這樣,還是念佛。很多時候,皇帝也不要臉,直接給你發二兩胡椒,到時候,哭死也沒地找墳頭去。

張佳木的恩賞,可就是很過格了,大明皇帝在這種事上是很小氣兼不要臉的,除了莊田,還有這麽多的絹布絲綢,還有寶劍,名馬,金銀器皿,宣德爐就賞了十幾二十個,算算價值,真的頗是叫人眼紅。

這還不算完,望日前一天,皇帝忽拉巴地又派了一位司禮監的少監來傳旨,張家中門大開,不少人喜上眉梢,還以為是封爵的恩旨到了,不料卻是駢四儷六一篇文章,到最後,才是幾句話交待了,原來皇帝覺得賞的少了,特別加賜鹽引十萬。

望日這天進宮途中,正巧張佳木遇著在宮門前帶班的蔣安,太監賜鹽引是常有的事,親臣也有,外臣就幾乎沒有,張佳木身為外臣得賜鹽引,也算是極為難得,因向蔣安笑著道:“大伴,好早”

這會當然不早,早朝早完了,此時辰時早過,進宮的都是在這一天賜宴名單上有名的人物,大家都知道,此日賜宴,一則是麥收豐收,大家高興,二來現在下頭的賬沒上來,各部也無事可做,前一陣因為麥收,各地公文公務什麽的也沒上報,所以真閑的發慌。正好,有這麽一樁喜事,皇帝高興,大家開心,這一天在奉天門內賜宴,幾乎有頭有臉叫得出姓名的大臣全都來了,有一些早朝沒資格來的都在宴會上有名,可見皇帝有多高興,多舍得下血本了。

“嗯嗯,好早。”

蔣安有點心不在焉的樣子,看著一群群穿著雜役灰袍的漢子把一張張賜宴用的小桌和凳子從左掖門搬進去,蔣安頗有點憤憤難平的樣子,看了半響過後,才向著地上狠吐了一口唾沫,道:“張澤這廝,要不是和你交好,真想查辦他。”

“怎麽了?”

“這一次賜宴,人有過千,光祿寺用了兩千多廚子和幫傭,開銷的豬就有三百多頭,你想,三人一頭豬,這是哪跟哪啊?”

光祿寺耗費之大,也只有永樂年間的盛世能撐的住,朱元璋農民出身,不好享樂,朱老四出身就是皇子,在聲色犬馬上就講究的多了,光祿寺最多人時有八千廚子,這個數字簡直是恐怖,除了自己有養豬養牛養羊和雞鴨的地方,還有時鮮進貢,維持費用,遇到大宴,就是開花賬的好時機了,怪不得蔣安一副恨恨難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