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用人之道(第2/2頁)

不過,就在他腦中苦思的時候,皇帝卻又開口了:“你不要辭,張卿說的清楚,你中進士之前,在他那裏幫一幫手好了。”

皇帝沉思了一下,又道:“張佳木前一陣子上過一個奏折,也難為他,現在大字寫的不壞,而且說話條理分明,朕覺得很有道理,所以才允了他調你入錦衣衛的事。不然的話,朕亦不來為難你。”

“哦。”王增來了興趣,問道:“臣敢問是說的什麽?”

“是說用人之道。”

皇帝這麽一說,王增倒是嚇了一跳,過了好半會功夫才重新接上話:“臣沒想到,錦衣衛臣的文章做的這麽大。”

要是換了一般武臣上這種奏章,那就是笑話兒了,不過,王增知道張佳木向來不做無聊的事,他上奏章,必定就是有的放矢,絕不會是胡言亂語。

其實張佳木早就不同於普通的武臣和錦衣衛指揮了,通文墨,寫的一筆上等的館閣體字,公文能自己寫便是自己寫,除了書經不通外,和文官大臣幾無區別。這樣的表現,自然也是皇帝更加欣賞他的重要原因了。

“他說,用人要廣攬為先,慎用於後,再加以勤教,最後以嚴繩收束,這樣的話,人才之盛,便不難獲取了。現在以科舉取士,天下讀書人無不趨而為王所用,然而天下奇能異士何其多矣,又豈是通書經者?所以要量才而用,廣攬招致,接著用其所長而屏其所短,然後因材施教,再以嚴刑束之,不使其犯錯,這樣的話,可收奇效啊。”

“哦,哦,果然是好奏議。”雖然皇帝短短數語,不過整個奏折的精要之處已經點明了出來。一般來說,皇帝即位或是改元,都會叫人上奏議,議的自然是大題材,如何強兵,如何富國,以儒家的學術觀點來說,富國強兵不外乎首要是得人,有人才在手,則萬事不愁。張佳木的奏議也是從這一點出發,不過卻不是腐儒常說的那一套,相反,說的井井有條,層次分明,僅是這一奏議,就得是胸中有大格局者方能為之,換了一般的朝臣,還真的寫不出這等奏議來。

看到他驚異的神色,皇帝也不以為怪,當下笑道:“是好奏議,是吧?當初朕接到之後,也是頗覺驚奇,心道:莫不是請人捉刀?”

“不會。”皇帝自設自答,王增卻搶先答道:“此等奏議,非一般儒臣能寫的出來!”

“是的。”聽了王增的話,皇帝大為首肯,點頭道:“這等奏議,當然是胸中有丘壑者方能為之。所以,他有此奏議,我才會把你放給他,小王增,你是世受國恩的勛戚子弟,要好生學,言傳身教,要把本事學在身上,到時候,什麽進士及第,狀元誇街,你想怎麽樣,還不都是由得你?”

“是,是,臣知道了!”王增雖然惠而多智,但到底還是一個年輕人,被皇帝這麽一鼓動,當下只覺得熱血沸騰,立刻就連聲答應下來。

“好好。”皇帝連連點頭,又著實拿王增誇了幾句,然後露出倦色,皇帝身邊的伴當太監及時發覺,便示意王增退下。

“臣告退了。”

王增退出之後,這才霍然醒悟,不覺撓著頭皮道:“張佳木這廝當真奸滑,不過,皇帝似乎也不是善主,哎呀。”王增和張佳木學了不少粗話,當下輕聲罵道:“戰他娘親的,老子這下糟糕了。”

不過,現下也顧不得細想,只得滑起腳來,飛奔到太子宮裏去。

他卻是不防皇帝會接見這麽久,文華殿那邊卻也是沒有想到,等王增進殿稽首行禮之後,大子高座殿內寶座上,卻是劈頭問道:“怎麽,父皇今天興致這麽好,來謝恩也同你說這麽久的話?”

“是,臣真是受寵若驚。”王增是真驚了,受寵的感覺倒是絲毫沒有。不過,他知道當著太子也滑頭不得,只得把剛剛在乾清宮的話一五一十的說了。

“哦,哦,孤知道了。”原來說的是政務,這個太子興趣倒是不大,打了個呵欠,卻又轉頭和王增說起賜給他的字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