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請罪(第2/2頁)

光是這些,當然還打動不了對張佳木信任且又欣賞有加的太子。但彭時抓住此點,擊中了太子心中最脆弱的地方:“今幼軍實於張某人統領之下,六千虎賁軍心盡屬,殿下亦知張某武藝過人,勇冠三軍,再有錦衣衛為助力,太子殿下如不加以收服,以權術馭之,以恩義結之,平時示以威福,使其惕厲小心,臣恐將來就算殿下想振作時,此人亦不能聽殿下駕馭了。”

太子曾經被廢,心理遠較常人來的脆弱,彭時這一擊,正好打在點子上。事實上,現在就用忠誠與否來說張佳木,太子不會接受。說能力,更不會接受。對張佳木的忠誠和能力,太子都是欣賞與信任有加,從普通的角度來說,根本不會見用,相反,說者反而被疑。

只有從將來來說,太子才會細思,才會警惕其中的危險之處,才會做一些細微的調整。雖然太子沒有什麽可用的實權大臣,但並不代表,已經習學帝王術的太子,會在身邊留一個可能會危脅到自己權位的人物。

就算是再欣賞推崇,甚至是崇拜,也是不成。

今日之變,其因在此。而且,張佳木的應變也很出色。既然敵以強說我,不妨示之以弱。今日事出,他已經算中對手策略,暫且最好的應對之法,也就只能是如此了。

果然,太子畢竟還小,忠厚底子還在,如果張佳木巧言而辯,或是頂撞,或是盛氣,太子對他的觀感都不會好,甚至,會隱然產生恐懼之感,如果一個帝王,哪怕是未來的帝王對大臣有了這種感覺,大約就是漢昭帝對霍光的感覺時,那麽,大臣被禍之時大約也就是不遠了。

可現在張佳木老老實實的趴在太子腳下,態度恭敬忠順,言語質樸,雖未辯而辯,但已經叫人隱然心生同情,並且信之無疑。

大約,心底裏覺得自己在弱者一方的,更喜歡看到強者在自己面前低頭吧。

太子對張佳木,就有這種微妙的心理,張佳木坦然而言,反而教太子憋了一肚皮的警告之語,還有想在幼軍中按插文官或是太監做監軍的話,根本無可提起了。

“心險而辯!”內殿之中,彭時躲在一邊聽的真切,心中也已經是一片冰冷。這一次,他沒有和人商量,總以為在太子心中的地位,善加利用,必定能大大削弱張佳木的權勢,縱是不能,也要使其與太子彼此相疑,皇帝與張佳木之間已經很難著力,因為大家看的明白,皇帝心理受創,需要一個權臣執掌廠衛,督察百官,張佳木在是如此,換了人一樣如此,白費功夫罷了。

但太子不同,如果連太子也被掌握,十數年或是更久的時間之後,誰知道這個權臣會發展到何種地步?這,才是舉朝文官最為擔心的地方!

可惜,白費功夫了……

聽完張佳木的話後,太子呐呐道:“那,卿拿捕禦史家人,亦屬法外加刑,律無明文,此事一出,視我大明律為何物耶?”

皇帝其實才是最不講法紀的人,老朱家的人,特別是前幾代,一個個都是屠夫再生也似,朱元璋殺人就夠狠了,兒子朱老四也不是善主,雖然殺大臣還講究過堂收羅證據,但殺宮人太監簡直眼皮眨也不眨,永樂年間,一次殺過兩千八百多名宮女,而且多是酷刑虐殺,這個皇帝,後世說他英明神武,但當時的人,恐怕恨他入骨的多吧。

但這個理沒地兒說去,張佳木只得老老實實的道:“是,臣之請罪,原因亦在於此。”他趴伏下身,重重一叩頭,故意帶了點泣聲,道:“臣供職無狀,性子粗魯率直,遇事不能思而後行,請太子殿下重重治罪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