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未來(第2/2頁)

國朝立國至今,朱洪武苦治貪汙的事已經風吹雨打去,再也沒有蹤影了。雖說不上舉國無官不貪,但官俸養不活人,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清官,也要收取常例的冰炭敬,門生的紅包,也得收,外省官員的贄敬,也不會推卻。只收這些,不貪汙公款物資,就是清官了。可惜,這樣的清官都太少了,說起工部來,雖然輕賤,但是勝在好處多多,各樣物資,都要從工部走一圈,自然也就是上下其手的好機會,大家好處均分,比如一支火銃用銅十斤,等真到了匠戶手裏時,最多還剩下三四斤銅,其余的,就都被工部官員貪汙去了。

匠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從早做到晚,材料不足,飯也吃不飽,造出來的東西是什麽樣的質量,可想而知。

成祖年間還橫掃沙漠,打的蒙古人望風逃竄的火器,也就是赫赫有名的神機營,到這會兒已經大不如當年了。大明的事就是這麽奇怪,明明時間推進,火器也是越造越多,但手藝和質量,卻仿佛是大大的不如當年了。

制度的腐敗比起學術的落後還要來的可怕的多,到了明末,火器制造更是一塌糊塗,遼東邊軍所用的火銃種類繁多,孫承宗的炮營有大炮十余門,小型火炮千余門,火銃鳥銃數千支,但威力極少,火銃不要說打出去的威力了,就是能不炸鏜就算是工藝過關了。這樣的火器,當然叫八旗兵瞧不起,覺得還遠不及弓箭了。

但是,在歐洲,十五世紀最老的滑膛火槍就淘汰了最精銳的弓箭手,原因則很簡單,一個合格的弓箭手最少要三年以上的經驗,而一個合格的火槍兵,由農民訓練成功,最多三個月罷了。

現在幼軍中的匠戶待遇優厚,張佳木從不克扣下屬,對這些匠戶更是愛若珍寶,每戶每月賞米一石,鹹菜銀子若幹,還發給鞋子,布匹,大帽等物品,前一陣天寒,還發給炭火等取暖之物。

可憐那些匠戶在工部時被人當奴隸一般,到了幼軍之中,一切待遇不同,當真是喜出望外,心氣一高,自然也就是格外賣力。

除了打造鎧甲和制作一些錦衣衛用的小東西外,就是造火銃。張佳木認為,塞外做戰,以騎兵對騎兵當然最佳,但現在這種情形,想成立一支數萬人的精銳騎兵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無此物力財力也還罷了,關鍵是不得人。一支合格的騎兵隊伍少說也要幾年的訓練和實戰的鍛煉,現在九邊還有不少騎兵精銳,不過要在京師裏靠訓練訓出一支精銳騎兵來,這就幾近於癡人說夢。

但火器軍隊就不同了,裝備精良,後勤有保障,平時訓練刻苦,時間又很充足的話,靠訓練來打造一支精銳的半冷兵器半火器的部隊,然後靠這麽一支軍隊出擊塞外,亦是一樣能教敵人聞風而喪膽。

這麽一支軍隊,合格的火銃則是重中之重了。

戚繼光的火銃規定是用閩鐵二十斤,用鉆杆法制作而成,穩定,殺傷力也很不低。戚家軍就是靠著這些火銃和鴛鴦陣法而揚名天下。看戰例,戚家軍最多損失百余人,經常就可以斬首幾千,戰比損根本就不在一個档次上。除了將領的指揮水準外,自然也是和武器的代差有關。倭刀再利,也抵不過長兵器配火銃的陣法,這是歷史的潮流,無可阻當。

張佳木歷史水平雖然很差,但曾經混跡於一些軍壇,對什麽鴛鴦陣法什麽也曾經瞧見過,現在的幼軍,就是按他的記憶,揉雜了現代軍隊的內務訓練和隊列訓練的辦法,還有冷兵器和熱兵器轉換之間的陣法訓練,再加上個人恩義結於軍中的封建將軍法……嗯,雖然是四不像,但不得不說,幼軍在向著他所期待的方向飛速前行,一直到揚聲於世的時候,眾人才赫然發覺,原來有一支天下無敵的強軍,就在京師腳下的南苑之中,悄然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