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閑談(第2/2頁)

倒是任怨提到的番貨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貴的事,很值得上一下心。

大明的海外貿易,在洪武到永樂年間。是一種凈賠的生意。張佳木去查過具體的數值,總之,在仁宣年間有一本賬,大明的幾百萬金銀在這種朝貢體制之下被揮霍一空了。有人說回賜之中有一部分是寶鈔,其實回賜還是以金銀和絲綢實物為主,到了正統初年時,大明國庫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家底因為朝貢回賜又浪費了好多。

至於鄭和出海,也是賺賠不賺的生意。幾萬人規模的下西洋,用度簡直是無可估量的大。每天一地,為了宣示國威,都賜下大量的金銀。等那些蠻夷回來朝貢時,又給他們金銀來換他們的特產,幾十年下來,真是虧的不知道怎麽算為好了。

所以在宣德年間,朝臣們勸阻了想再次下西洋的皇帝,並且後來又偷偷燒掉了海盤的造寶船的圖紙,用這種態度來抵制這種勞民傷財之舉。後世有人說這些大臣是鼠目寸光,放棄了和西方爭奪海洋……真是活見鬼,張佳木身處這個時代的時候,倒是不覺得這些文官做的有什麽錯。

但海禁一開,想再徹底禁絕也是絕不可能的事了。就算現在,也有不少人從事海外貿易,只是一經發現就是斬首,張佳木記得,前一陣福建發現了三十幾人的海商團夥,衛所兵當場打死了十幾人,後來俘虜的十幾個人也被下令全部斬首了。

就算在這種嚴刑峻法之下,還是有不少大海商和半海商半海盜的團夥冒了出來,再過百十年,就是中國海洋貿易的一個頂峰,有一個西班牙商人給他的國王寫信,信上說,如果中國皇帝願意,他可以叫自己的海船從泉州一路排到馬尼拉。

這就是所謂的隆萬大開海帶來的繁盛景像,當然,現在還只是小打小鬧,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敢冒著殺頭的危險來進行遠洋貿易,就算是風險很小的到日本的航線,利潤也是很可觀的。

別人不敢幹,但錦衣衛要是也不敢幹,那就成笑話了。

隨著張佳木的沉思,大廳裏的氣氛就沉悶下來,見張佳木如此,徐氏雖然心疼他操心太多,卻也是沒有什麽法子可想。

當下只是吩咐下去,叫家下人把晚飯開上來。

飯香的香氣一傳來,張佳木的心思也就被打斷了。他灑然一笑。向著各人道:“九哥,娘,小妹,吃飯吃飯!”

……

飯在大廳左邊的偏廳裏開。

張家的大廳極為高大軒敞,七開間的大廳可以同時招待過百個客人而且還不嫌擁擠,老實說,這座大廳被當成王府的正殿,也不為奇。

很多客人頭一回來張府,都會驚奇於大廳的軒敞和高大,而且也驚奇於立柱是用的整根的金絲楠,就算是在京師的公侯世家,這樣的客廳也很足以傲氣一番了。至於陳設,倒是很一般,張家到底是普通的錦衣衛世家,雖說老頭子當過幼軍,還有不小的過往值得挖掘,但是畢竟只是貧門小戶的底子,現在宅院大了,家人有了,但底子不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至於莊園的出息收入,還得等這一次夏收過後再說。錦衣衛裏的收入,張佳木全拿來做公款還嫌不夠,就是抄逯杲的家,他也是一文錢沒有落袋。

現在正是做起大事業的時候,讓一點小錢蒙了眼,張佳木不會連這點出息也沒有的。

大廳過大,而且老管家張福正帶著人把太子的禦筆匾額掛上去,亂遭遭的,當然不適合擺飯,飯開在格局不大的偏廳裏頭,一張紫檀木的飯桌,家下人擡著大理石做成的桌面進來,再套在原本的飯桌上就可,這樣倒省了一樣一樣的端進來,省事多了。

剛剛坐定,張小妹獻寶似的打開一道銀蓋,笑著道:“大哥,這酒釀鴨子是我親手做的,嘗嘗味道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