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斯文一脈(第2/2頁)

科舉自從唐時開辦,宋朝興盛,就連蒙古人也假惺惺的開辦制科,本朝更是以八股取士,多少百姓辛苦幾代,才能供養出一個夠資格參加會試的舉人出來,一旦中了舉,就是老爺,能夠武斷鄉曲,招攬訴訟,大明又是以士權紳權為重的王朝,從秀才到舉人,就是這個國家的基石,搞死幾個讀書人不算什麽,全天下的讀書人那是皇權也奈何不了的。

科舉大典,更是重要,三年一次的會試選出來的都是未來的國家基石。秉持國政的幹員,所以猶為要緊。這一次會試又是天順改元的第一科,在意義上就是更加的重要了。

便是曹翼這樣的人,也是知道會試大典的要緊,當下答應了一聲,自己吩咐下頭人,準備鋪蓋,大人今晚怕是回不了家,只能宿在錦衣衛衙門裏頭,指揮關防大事了。

這一次會試,主考是禮部侍郎杜儀,關防則是由錦衣衛並五城兵馬司,還有順天府衙門出差役,掌總兒的當然就是張佳木這個錦衣衛都督了,茲事要緊,萬一出了亂子,就算是張佳木也擔不起這個責任來。

從王驥府裏出來,一路從東長安大街往西走,過承天門,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天街,全是一人多寬的條石鑄成,當時的道路,分為三種,一種是夯土為路,一種是碎石加夯土,最好的,就是用整塊的條石為路基,兩邊再挖暗溝明溝排水,再栽樹修飾,整個大明,這種整石的路也沒幾條,最多是省城巡撫衙門所在的鼓樓街有那麽短短一條,至於普通官道,也就是夯土為路,晴天三尺土,雨天沒膝的泥,說起道路,那是遠不及後世了。

至於天街,當然就是整塊的條石建成,平如鏡,堅如鐵,每天都有人灑掃,幹幹凈凈,極目望去,一眼看不到邊。

往南,是社稷壇和太廟,從玄武門一路過來,這條路不拐彎,也不準百姓上去走,只能是天子出城的時候行走,從這裏,一直向南,過正陽門永定門,到了永定城門外頭,才是終點。再看看那些紅墻黃瓦的宮殿群,高大巍峨,盡顯霸氣,只有在這裏,才知道什麽是天家威嚴,天子氣度,只有在這裏,管你是起居八座,位極人臣,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至於從承天門進去,再過端門午門太和門,到了太和大殿的三層雲台之下,管你是再厲害的野心家,也只能起舞拜伏,山呼萬歲了。

這就是成祖營建北京時,二十年時間興修出來的巍峨大城!

到了西長安街,拐向北邊不遠,往東一點,是五軍都督府,往西,是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法司,光祿寺在北邊靠西一些,來來往往的,全是穿團領的官員,要不然就是著吏巾的吏員,還有內廷宦官,禁軍,在這裏,除非逢年過節,平時是瞧不著一個百姓的。

等張佳木到的時候,衙門裏頭已經聚起了一大堆人,個個衣裝整齊,只要是錦衣衛帶俸官,今天就非得來點卯報道不可。

這也是有原故的,正統三年,貢院核查不嚴,夾帶什麽的不提了,國家掄才大典的地方,居然失火!

第一場就起了火,因為全是木柵木舍,著火之後就很難撲救,還好,這一次火頭不大,只燒了十幾間號房,燒死了幾個舉子,貢院裏頭,全部是一人多高的大水缸,撲救及時,總算沒有釀成大禍。

前車之鑒不遠,這一次皇帝特別交待,貢院要小心關防,小心火燭,一切關防大事,都落在了張佳木的頭上。

“諸君請起,不必多禮!”

遠遠見張佳木過來,從錦衣衛大堂到門前,試百戶以上,小三百人的帶俸錦衣衛武官一起施禮,便是門達與逯杲這樣的錦衣衛高官,亦在其中。

張佳木也沒有客氣,一邊走,一邊右手虛擡一下,示意大家免禮。

待他到堂上坐定了,已經是一臉的殺氣,看著左右,只有指揮一級,可以在他座下擺個小馬紮坐下,其余千戶以下,一律躬身聽命。

“大家聽了。”張佳木環顧左右,面色如鐵,只是朗聲道:“國家掄才大典,考試的事,不管咱們的事,但要是貢院出了紕漏,本官當然是首責,但問罪之前,誰出事,我就砍誰的腦袋,好生當差,事完了,自有恩賞,就是這樣,本官說話只說這一次,聽或不聽,只在爾等自己……出去當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