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升官(第2/2頁)

等徐有貞和陳循出去,張佳木才下定決心,他道:“皇上,人是要抓的,但臣覺得,人也要分等。”

“哦。”朱祁鎮大有興趣,他把身子向前面側了側,問道:“怎麽說?”

“如大學士王文、都禦史蕭惟貞、學士蕭滋之輩,無恥之極。王文有上意不知屬誰之語。又想議立襄王,實屬大不敬,無君無父至極,王文之輩,不僅要拿捕,還要快點兒明正典刑,以肅綱常,震懾不法!”

不立沂王復位,而且有議立襄王,也就是朱祁鎮哥倆的叔父來京即位的事,幾乎就是朱祁鎮心頭的一根刺,卡在心裏真是好久了。

原本,在南宮裏再受虐待,總也有個盼頭。景泰無子,京裏頭就沂王一個夠資格繼承大統的人,還是曾經的太子,再言正名順也沒有了。

結果王文等輩,為了逢迎帝意,提起擁立襄王的主張。雖然八字未見一撇,但總歸是有這種風聲出來。

要是襄王進京,就算是景泰病死,朱祁鎮這一生可也就再也沒有什麽盼頭了!

建文帝當年敗給了永樂,深宮一場大火之後,建文是不知所蹤了,他的兒子可還留在大明呢!

當年的建文皇子後來被稱為建庶人,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了,還在繈褓裏就關在鳳陽高墻裏頭,這一輩子,就沒見過高墻外頭是什麽模樣。

要是襄王即位,不但朱祁鎮這一輩子甭想出南宮一步了,就算是沂王,多半也是和建庶人一般的待遇,關於高墻之內,終生不得出高墻半步。

天家大位之爭,是絕不可能有什麽親情可講的!

“對,對對對,你說的對!”朱祁鎮恍然大悟。接著就是咬牙切齒。老實說,對於謙他還有點抱愧的感覺,就算是徐有貞說的再有理,於謙在朱祁鎮心裏還是立過安定社稷的大功,和王文之流是截然不同的!

他一叠聲道:“拿下他們,拿去下在錦衣衛北鎮撫司,好生拷問,看看是不是果真有擁立襄王的事。”

“是。”張佳木很沉穩的道:“一會臣出去,就下令拿人。”

“對了!”朱祁鎮想起什麽來似的,他笑著道:“你的恩賞,咱們一步一步的來。但錦衣衛不能再給朱驥那幫人管了。先給你加指揮使吧,印信由你佩帶,南北鎮撫,由你先接下來。”

從六品的百戶,一步到正三品的指揮,這個恩賞要是在平時,已經足以叫朝野側目。但非常之變,非常之時,以往的非常之賞還不足以賞全功。

要知道,歷史上的奪門之變,徐有貞這個文臣還封了伯,曹家哥幾個,曹欽也封了伯,並且叫他提督三千營,又有面子,又有裏子,石亨是由侯爵變公爵,張家哥倆也封了侯,因沾了“奪門”兩字封爵升官的武官有好幾千人。

歷史拐了個小彎,張佳木這個百戶也是奪門的首功之一,就封一個指揮使,在朱祁鎮看來,這當然還是遠遠不夠的。

聽著皇帝這麽說,張佳木只能又跪下叩首,起身之後,才笑著道:“萬歲信臣,授臣以要職,職不敢辭。錦衣衛原本就是聖上的鷹犬,臣司其職,也恰如其份。但南鎮撫管錦衣衛內事,北鎮撫管詔獄,大權不可落於一人手中,臣最多領一處,多則不敢。”

朱祁鎮笑道:“怕什麽,朕待你如子侄,信之不疑就是了。”

“不是這麽說。”張佳木笑道:“不是臣敢駁皇上的話,實在是防微杜漸要緊。而且,留一些進步余地給臣也好,臣畢竟還年不及弱冠。”

奏對到這會兒,便是曹吉祥也為之動容了。

這個年輕後生,才不過十七出頭,怎麽就這麽知道謙遜自保之道?

這會兒正是聖眷最濃的時候,就手答應了,南北鎮撫司落在手裏,在錦衣衛裏大權獨攬,以後再封個伯什麽的,或是加個都督,朝野之中,也就算號人物了,不枉提著腦袋幹昨晚那麽一場。

但這麽一謙一辭,風骨盡顯,對皇帝的忠心和立大功卻不求富貴亦不驕縱的淡泊之志謙和之態,也就叫人印象更加深刻了。

“倒是和他父親一個樣……”朱祁鎮倒沒有什麽意外的表情,只是自己皺眉想了一會,終又道:“國家名器,原本就是為酬庸之用,不過你說的也有那麽點道理。這樣吧,非常之時,你先管幾天,過一陣子,再看看挑個人去接下來一處好了。”

“是,臣謝皇上天恩!”這一回,張佳木欣然答應,笑吟吟的又叩了個頭,這麽著一來,他就算是名言言順,堂而皇之的錦衣衛指揮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