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寧(四)(第2/3頁)

張偉想到此處,心中已是了然。當日林丹汗畏懼努爾哈赤勢大,曾在天命五年致書天命汗,口稱:蒙古國擁四十萬眾英主成吉思汗諭問水濱三萬人英主安否?

先在人數上對努兒哈赤大加嘲諷一通,又道:今夏我已親往廣寧,招撫其城,受其貢賦,倘汝往圖之,吾將不利於汝。

努爾哈赤接書大怒,宣示眾臣知曉。自此後金與察哈爾部交惡,後雖取了廣寧,但明朝亦知林丹汗與後金結仇,乃每年賞銀八萬,希圖以察哈爾部牽治住後金。誰知在皇太極繼汗位後不久,便指使備受欺淩的喀喇沁部聯合鄂爾多斯、阿巴亥、阿蘇特及喀爾喀等部組成了十余萬的龐大騎兵隊伍,在土默特部落趙城同察哈爾兵展開激戰。察哈爾部的四萬五千大軍全軍覆滅,聯軍亦折損近半,當此之時,蒙古各部乃決心奉皇太極為盟主,借後金精兵打敗察哈爾部。在漢軍襲擾遼陽之前,皇太極率精騎親赴草原,在敖倫包打敗了察哈爾部落大軍,一直追擊到興安嶺,俘人口一萬五千,牛羊十余萬頭。漢軍擊破沈陽之後,皇太極無力對付林丹汗,到教他回復了原氣,雖不如當年之盛,論單獨的力量,仍是強過任何一部蒙古部落。皇太極雖然詐病騙過了明朝,在明朝自弱寧錦駐兵實力後,突然出兵占寧遠、攻圍大淩河及錦州,卻一直不肯直接攻取山海關。正是忌憚林丹汗的威脅,若是不解決了他,則無法兼顧原明朝的長城防線,察哈爾部蒙古不但能隨時入關侵襲,還可以從蒙古草原上攻打他的身後,威脅甚大,他不能不懼。

如此一想,便知道皇太極近期來擺出的大軍入關姿態不過是掩人耳目,只怕待遼東局勢稍有變化,他便會親領大軍,往攻察哈爾蒙古。那察哈爾部與遼東相隔甚遠,雖騎兵來回奔襲也需數月,且進兵時必選秋季馬壯之時,待他打平了察哈爾回來,崇禎五年已到了歲尾,勢必無法再興大軍。

張偉的漢軍人數不足,且耗費太大,再加上伐日一事,來回奔襲,士卒甚勞。再加上南洋呂宋等地也需時刻提防,那西班牙人能慫恿日本人與他做對,未必不會親自上陣,攻取呂宋。是以當此之時,對岸明軍虎視眈眈,四周強敵環繞,決不是大規模攻取北方之時。那皇太極做出入關模樣,未必不是想讓張偉自亂陣腳,此時就吞並北方,到時候他解決了林丹汗,再以大軍來攻,漢軍人少難支,敗退下來,枉自損了現在無敵的聲名。

微微一笑,想到此處,對眼前亂局已是了然於胸。因吩咐漢軍諸將道:“今日召你們來議,原是為遼東一事。現下看來,你們也是沒有個成算。也罷,各位都是勞乏辛苦之人,可下殿於園中遊玩,待我與何尚書再議一陣子,時辰到了,咱們去武英殿飲宴,以慰勞諸位。”

各人知他與何斌有機密要事要談,各人躬身行禮,魚貫而出,自去欣賞這宮室風景去了。劉國軒等人正艷羨張瑞享用了宮內禦膳,待聽到張偉賜宴,心中歡喜。當下拉著江文瑨並張瑞等人,在禦園涼亭內攀談,聽幾人講起在日本的戰事,言道殺的倭人屍橫遍野,漢軍已成為日本絕對權威的統治力量之時,劉國軒等人都是聽的眉飛色舞,都是深恨當日不能在場雲雲。

待漢軍諸將退出,何斌知張偉必定要說起征兵擴軍一事。因正色道:“志華,適才我訓了那些個將軍,你想必聽在耳裏?”

張偉卻是不想與他擺什麽漢王架子,被那夥子文官強迫穿上了這親王龍袍,頭戴翼善冠,腰纏犀角帶,端端正正的坐於殿內,當真是全身都別扭的緊。見那史官走筆如飛,顯是在記錄適才自已與漢軍諸將的談話。張偉在心底嘆了口氣,向那史官溫言道:“密之,你可退下。”

那史官愕然擡頭,起身行了一禮,向張偉答道:“記述漢王的起居注,乃是下官的職責所在,漢王正在召見大臣,下官不可告退。”

“不妨事。我與廷賦兄說些家常私話,不必記了。”

“回漢王,帝王無私事。”

張偉被他噎的一陣光火,卻見他梗著脖子一副強項令模樣,卻又只得頹然坐下,擺手道:“依你便是!”

又笑道:“方以智,你以《東西均》聲名直動江南,乃是有名的才子。什麽一而二,二而一,稀裏糊塗的說不明白。做人偏生這麽著倔強!你椿萱並茂,難道不怕禍及家人麽?豈不聞天子一怒,血流流杵!”

方以智亢聲答道:“豈不聞史筆如刀,孔子做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張偉噗嗤一笑,因知奈何不了這種風骨硬挺的書生,只得向他笑道:“既然如此,安心做你的刀吧!”

扭頭向何斌笑道:“以前說官身不由已,現下才知道,卻原來帝王之身更加的痛苦。想那萬歷,待張居正死後,接見大臣勵精圖治,後來文官們老是用大義壓他,卻又是說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後來又因立後、國本等事與整個士大夫交惡,乃至幾十年不見大臣,不理政事,他心中又何嘗願意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