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南(二)

說罷端起青釉白瓷蓋碗,吹上一口熱氣,輕啜一口。卻還是太燙,皺著眉頭將蓋碗在木同上重重一頓,見那左良玉部派來的參軍嚇了一跳,張偉強笑道:“不幹你事,你速去辦事。此間事了,快些回去。”

見那參軍躬身一禮,退出房門而去。張偉不再理會,低頭吹氣飲茶,略過一會,卻又聽到腳步聲響。他不耐道:“又有何事!”

“嘿,志華兄,好大脾氣啊!”

張偉猛一擡頭,卻見是陳永華身著輕羅長袍,頭戴四方巾,手持湘妃竹扇,笑嘻嘻由站在門前。當下大喜過望,由椅中一躍而起,幾步奔到門前,兩手將陳永華胳膊一拉,搖上幾搖,大笑道:“復甫兄,你竟然來了!”

陳永華皺眉道:“志華,你也是漢軍大將軍,這般做態,讓底下人看到,成何體統。”

“你也說體統,體統。唉呀,這些天哪,我就是被體統給苦壞了。”

兩人分別落坐,張偉拍手嘆道:“當實在台灣,諸般細務交給吳遂仲等人處理,財務上有廷斌兄幫我張羅。學務等事,又有你和何楷,是以我只專心軍務,別事竟全不理會。誰料到了此處,竟致忙的不可開交。那鄭煊每日裏為民請命,事無巨細皆報備於我,南京周圍十幾個州縣,哪天不冒出幾樁事來?就說今日,我便會了十幾撥客人,都是些儒生鄉紳,說了整整半個時辰方才送走。”

他沖陳永華擠眉弄眼一番,然後才笑道:“更妙的是,說了半個時辰,竟然一句有用的話也沒說,全都是些敷衍人的屁話!”

陳永華知他確實是憋屈的狠了,這才有這麽一大通抱怨。雖然鎮江知府委了袁雲峰,南京又有鄭瑄這樣得人望的原明朝大臣輔佐,只是有些事需他親力親為,方可妥當。民政和財務就夠他撓頭,再加上漢軍調動,他又必須關注軍務,每天少說也得幾十個傳令兵及各衛的參軍、司馬,還有駐防廂軍的調撥使用等細務,這些都需他來拿主意。是以比之當日在台灣,卻是忙的腳不沾地了。

見他啞著嗓子,仍要抱怨,陳永華忍不住笑道:“志華,莫要再抱怨了。現下有吳遂仲過來幫你,想必是要好上許多。”

兩人說笑一氣,張偉方向陳永華問道:“怎地你這早晚過來,吃了飯不曾?”

“我早已過來,適才與吳遂仲商議了一些政務。又將我選用的一些台灣官學中的英傑先交給他,讓那些孩子在軍機處打雜,見些政務手段,待將來推行政改之時,也好派上用場。”

他突然皺眉道:“適才你吩咐那參軍的話,我聽了大半。別的也就罷了,怎麽吩咐他將那些投誠將軍,總兵之類的全家老小都送到台灣去。這樣又是何必?所謂待人以誠,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則士人歸心,武將自然也肯賣命。你在台灣一向用人不疑,怎地到了此處,卻偏又小心眼起來?”

“這你便有所不知。當年太祖武皇帝派了大將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副之。出征之後,徐達尚還謹慎,那常遇春正如你所說一般,對山東河南一帶的元朝官吏,一旦歸降,便用之不疑。太祖幾番告誡,說彼輩新附,心中難免掛念北朝。不可太過信任,需防閑使用。遇春不聽,比如有某城歸降,便仍使某人統領該城。誰料明軍大部一走,那些城池便降而復叛,就是文官,亦有投降後偷偷溜回北面的。太祖便向徐達和遇春言道:元之省院官來降甚多,二次都留於軍中令人不安。彼輩初屈於勢力,未必從心所願。一旦生變,於我非利。不如遣來我處,使處我官屬之間,日久親近,再加使用,方可放心。”

說到此處,張偉忍不住贊道:“明太祖以一小沙彌參加義軍,然後由親兵做到統兵大將,吳王而皇帝,當真是一世豪傑!復甫兄,你雖然聰明,到底在這陰謀權術上,還是略差一籌。”

陳永華初聽還不服氣,後低頭仔細想了一回,亦是贊道:“當真是深謀遠慮,處置得當。若是果真如我所言,拘泥於古人的教條,到真是養虎為患了。”

因又問張偉道:“現下的章程是鎮之以靜,以不變應萬變。待一年後再行更張國策,這當真是穩當的很。小民百姓,最害怕戰亂不息,哪管他誰人為王,哪人稱帝?只要做出太平盛世模樣,誰人不肯歸順?江南原本就是富庶之地,你又免了賦稅,到明年此時,恐怕又是別有一番模樣了。”

“鎮之以靜,到不是說一切都不能動。比如那拿實了的貪官閹黨,現下就可擒拿。待法司審明之後,該殺的殺,該關的關,不會姑息養奸。至於宗室,鎮國將軍以下,國家允許讀書考試,生意耕做,出城與否,悉聽其意。藩王以上,不論賢愚,一律先行在王府禁錮,外不得入,內不得出。待分遣巡按查實劣跡,再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