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造反(二)(第2/3頁)

而袁崇煥此人因其才而傲上,亦是他致死之由頭,雖然對朝廷忠心不二,政治細節上卻甚是幼稚,崇禎元年皇帝於平台召見,他為了不受掣肘,許帝五年復遼,後來又坦然告訴別人,此慰帝心耳。這麽大膽蠻幹,不顧成規,便是張偉認準了他不是那種只知效死的腐儒的原因。

這一日台北接到急報,因張偉命密切注意遼東動向,此番袁崇煥斬殺皮島主將,茲事體大,負責折閱軍報的參軍不敢怠慢,即刻命人送與張偉,張偉覽後,心知皮島不穩,雖然歷史上尚可喜與耿精忠的叛變還需等上數年,他又一直以大量糧草兵器支援皮島,不過近三十萬遼民在那皮島之上,若是尚耿二人一怒而降,之前的努力便全然白費力氣,於是修書一封,向袁崇煥陳說厲害,建議以台北水師巡視皮島,以防範皮島官兵不穩。又暗中與尚可喜耿精忠聯絡,他這兩年來在皮島諸將身上撒下無數金錢,早便將不少中下層軍官掌握在手心,尚耿二人位高權重,張偉自然不肯放過,除了毛文龍桀驁難馴,又是一島之主,便是官階也比他高,故而一直沒有交通拉攏,現下毛文龍既然被殺,張偉自忖機會來了哪有放過的道理,於是不待袁崇煥回書到來,便派了四艘遠字級戰艦,連同小炮船及運輸補給船只,二十余艘船只組成了遼東先遣艦隊,由施瑯領著先期向渤海駛去。

船出十五日後,估摸著已到皮島,方接到袁崇煥回信,答曰:“不可。”張偉暗笑,心知袁崇煥必然會防範又出一個毛文龍似的人物,張偉在台灣已是半割據的局面,袁崇煥又怎會允準他插手遼東。張偉覽信一笑,當即回了袁崇煥一信,書上到也簡單,不過是當年三國時陳琳復曹操的八個大字:“箭在眩上,不得不發。”

袁崇煥接信氣極,只是一年多來頗受張偉恩惠,一時半會卻打不了官腔,又聽聞台北水師已到皮島駐防,皮島水師雖有戰船數十,不過是些在鴨綠江上縱橫的小船,卻又如何與張偉水師相抗?再加上島上明軍將領大半與台北交好,又知袁督師與那張偉交情頗深,左右都是明朝水師,又哪有不納的道理,於是在施瑯帶領下的台北水師,堂而皇之的駐進了皮島港內。

張偉此番舉動甚是大膽,以他台北衛指揮使加上海防將軍的職位,斷然不能派兵到這遼東之地,無論他編出什麽理由,都不足以令朝廷及袁崇煥釋疑,有慮於此,張偉也只是對袁崇煥的質問不予回答,反正他已決心在遼東戰後重新自立,除了不明著造反外,一定要造成讓崇禎接受的台北割據,與各宣慰司相同待遇的事實。

袁崇煥第二封質問的信過來,還不待張偉答復,皇太極卻已誓師出兵,十萬八旗勁族精騎,繞過了寧綿防線,向科爾沁部落方向而去。袁崇煥接報大驚,立時便派人緊盯著後金兵的去向,此時林丹汗已被皇太極殺敗,八旗兵入草原顯然不是攻打喀爾喀部落,攻擊的方向則必定是大明的京師。於是在關內明廷尚在懵懂之際,袁崇煥卻已開始調動關寧騎兵,準備隨時入關勤王。

待皇太極攻破大安口、龍井關、洪山口等長城防線,入逼遵化,兵鋒直接京師之際,袁崇煥接到京師警訊,立時便帶了滿桂、祖大壽、吳襄等遼東悍將,以六萬騎兵飛馳入關,一路上又於撫寧、永平、丘安、豐潤、玉田、薊州派遼東步卒駐防,騎兵則人不下馬,身不解甲,除了讓戰馬歇息外,竟然毫不停歇,在八旗攻克遵化後,兵薄通州,關寧鐵騎竟早於八旗先入城,後金懼不敢戰,乃放棄攻通州,由北京西側入寇。

袁崇煥大急,又引兵自通州向京師急趕,終於在廣渠門外與八旗兵交戰,雖是士卒疲勞之極,但仗著一股忠義之氣,居然與那八旗兵打的旗鼓相當,此番八旗入關卻是初次,明軍雲集之下,八旗兵雖然驍勇,卻也是心裏打鼓,那關寧鐵騎又是明軍最精銳的騎兵,此消彼長之下,有此戰果到也並不足怪。

當夜袁崇煥便在那廣渠門外數裏紮營,對面燈火星星點點,卻是那八旗營帳,袁崇煥帶著滿桂、祖大壽等人騎馬出營哨探,因見後金兵白天雖然經歷苦戰,營帳布陣卻是私毫不見混亂,袁崇煥帶著部下剛一接近,遠遠便見到後金騎兵上來邀戰,那滿桂是蒙人,悍勇之極,當下便要帶一隊騎兵上前接戰,被袁崇煥喝止,兩邊騎兵隔的老遠叫罵一番,便各自收兵回營。

關寧鐵騎在關外與八旗兵對抗多年,現下又是在畿輔與敵接戰,背倚北京堅城,各地的勤王兵馬源源不斷而來,是以自袁崇煥以下,各人都對未來戰事充滿信心。各人都道,既便不能全殲八旗於城下,最少也能將他們從原路打回去,令皇太極勞民傷財,損兵折將,再也不敢輕犯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