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曇花一現的變法(第2/4頁)

康有為到了總理衙門後,一點也不慌忙,侃侃而談,好像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李鴻章冷冷地聽著,翁同龢卻不時微笑地點頭。

侃完之後,康有為遞給李鴻章一封文書,說是呈給皇帝的。光緒拿到康有為的文書,看得激動得熱淚盈眶,康有為提出了一攬子的計劃,最後還說自己實在不忍心看到崇禎吊死煤山的事情發生在今天,所以鬥膽寫下這些激烈的言辭。康有為這話如果是對朱元璋說的,搞不好是滿門抄斬。

然而,光緒看到這樣的話不但不覺得冒犯,反而認為康有為這個人赤膽忠心,不顧個人生死。“這樣的人正是朕需要的人才啊!”光緒在心裏感慨。

光緒決定,無論如何都應該召見這個人。

1897年6月15日,康有為趕往頤和園。第二天,光緒在仁壽殿召見康有為。康有為在前去覲見光緒的路上,碰上了當時掌握軍權的榮祿,榮祿一向看不起康有為誇誇其談的姿態,含譏帶刺地說:“先生一肚子墨水,請問有何救國的良策?”

康有為不卑不亢地說:“只有變法。”

榮祿冷笑一聲:“變法說得好聽,但一兩百年流傳下來的祖制,能夠說變就變嗎?”

康有為終於憤怒了:“殺幾個一品大員,就可以變了。”

榮祿一聽,心裏大驚,你這人要是得勢,只怕我們這些元老們都要遭殃了。

光緒接見康有為後,君臣二人立即產生了共鳴,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事後,光緒任命康有為為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並授予他專折直奏的特權。光緒就召見康有為這麽一次,以後也沒有機會召見,他們一直是通過奏折聯系。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正式宣布維新變法。這份詔書是維新派和慈禧太後妥協的產物,但無論如何是一個進步的兆頭。

維新有點腎虛

百日維新就這樣開始了,發布了維新詔書,光緒就跑到頤和園裏向慈禧報喜。

慈禧似乎沒有太多的喜悅,只是面帶微笑地點頭,悠悠地說:“變法固然是好事,但是有三件事千萬不能忘了。一、變法不能操之過急,任何事任何決策要深思熟慮之後才能行動;二、萬變不能離其宗,再變也不能變天,不能變了江山;三、要多用那些老成持重的老臣,不要輕信那些嘩眾取寵的小臣。”

光緒唯唯諾諾地點頭,心裏卻很反感那些守舊的老臣,特別是像李鴻章這種。光緒很明白,自己要站穩腳跟,必須提拔一批自己的人,除了康有為之外,還有後來的戊戌六君子。

光緒得到慈禧的允準,將康有為的冊子復印多份,每個大臣發一份。這次改革可以說是非常激進的,幾乎涉及國家的方方面面。經濟改革有七十多項,政治改革有九十多項。

說實話,這麽多新政接二連三地出台,就是連光緒自己都覺得眼花繚亂。看到這麽多新政同時出台,慈禧感覺越來越懸,她擔心的就是光緒的莽勁。

做一個有實權的皇帝就是爽,四天後,光緒罷免了對新政說三道四的禮部官員。要知道,慈禧在此之前叮囑過光緒,二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必須由自己裁決。聽說光緒敢私自罷免二品以上官員,慈禧很憤怒,光緒心裏開始感到害怕。

慈禧決定給光緒一點顏色看看,慈禧首先免去帝師翁同龢軍機大臣和內閣大臣的職務,讓榮祿取代翁同龢。這一招非常陰狠,翁同龢是帝黨的核心人物,罷免翁同龢等於是給光緒來個釜底抽薪。

慈禧此舉給光緒心理造成了極大的震懾,他很擔心慈禧接下來會搞掉自己。光緒緊急召見譚嗣同,讓他將自己的困境轉告康有為,讓康有為出謀劃策。康有為對光緒很是忠心,聽說皇帝的困境,立即想辦法,最後想出了四個主意:一、學習日本的明治天皇,皇帝應該在全國選一些忠心耿耿的勇士,由皇帝親自統領,這些勇士既可以保護皇帝,在非常時期又能成為先發制人的武器;二、改戊戌年為維新元年,以此彰顯朝廷變法之決心;三、減掉頭發,更改服飾,以此動搖守舊派的心志;四、以巡幸的名義先到上海避避風頭,防止慈禧出手。

這四條主意完全是一個書生的餿主意,根本是紙上談兵,沒有可行性。

眼看康有為也不能想出什麽良策,光緒心情一天比一天焦躁,他仿佛預感到變法會流產,而自己也將失敗。這段時間,光緒經常無緣無故地發脾氣。

當時一個外國人這樣描述光緒:“大清國皇帝陛下的容貌看上去要比他的實際年齡衰老許多,額部凹陷,臉色發黃。他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悲傷的、疲憊的和帶有孩子氣的笑容。當他咧開雙唇時,嘴裏露出的是參差不齊的長長的黃牙齒,兩側臉頰上都出現了深深的凹坑。他的表情並非缺乏同情心,不過更多表現出的是麻木不仁。從他的容貌上看,我們看不到一點生趣。事實上,光緒皇帝給我的印象是:克制、冷漠、無趣、缺乏精力、疲憊不堪,整個人就像是半死不活的樣子……好像生活對他來說已成為一種負擔,這樣的人必定在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