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順治親政(第6/6頁)

順治還是不說話,孔允樾嚇壞了,哎呀,我的媽,今天是不是玩大了,會不會掉腦袋。想到這裏孔允樾額頭上汗水如注,壯著膽子說:“老臣既然是聖人後代,又擔任禮官,碰到這種事情正是職責所在,如果我怕斧頭的話,只怕也對不起皇上,對不起老祖宗了。皇上如果不高興,就把我砍了吧!”

順治帝冷冷說道:“我不會砍你的,你給我回家好好涼快去。”

“皇上聖明。”說完,孔允樾就匆匆走了。

有意思的是,順治故意讓整個朝廷討論廢後一事,朝廷裏所有中級以上官員都要對這事發表看法。我們不禁要問,順治帝到底在想什麽?他究竟是想廢後,還是另有目的?

廢後一事有點吸人眼球的感覺,其實,順治帝確實有這個意思。當然,他不光是要吸引眼球,還要通過這一事件測試自己手中的權力到底有多硬,達到收權的目的。換句話說,順治帝把廢後一事當成整風運動來玩。

廢後一事針對的真正對象是孝莊,一切都是做給孝莊看的,你讓不讓我獨立,不讓我獨立我跟你沒完。什麽叫獨立,獨立就是乾綱獨斷。大臣們為難了,一邊是皇帝,一邊是太後,怎麽辦呢?

當然是太後更重要,太後是實力派,所以大臣們紛紛聯名上疏請求皇上收回成命。順治心想,你們不買我的賬,那好啊,不按照我說的做就要辦人了。

朝廷頓時吵得沸沸揚揚,禮部尚書胡世安和員外郎孔允樾提出個折中方案,皇後已經立了,輕易廢掉是很不好的。不妨保留皇後,仍正位中宮,另外再設立東西兩宮。這樣不就兩全其美了嗎?

應該說這個意見是非常不錯的,可是對於青春叛逆期的順治來說,這是無法容忍的。年輕人都是比較沖動極端的,順治回道:“我也知道廢後容易引起非議,但我實在受不了皇後,你們的意見不好,再好好想想。”

順治的意思很明顯,不廢後我絕不善罷甘休,根本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順治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甚至都不接見蘇麻喇姑,他不想作出任何讓步。

孝莊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她應該能夠看出兒子廢後的真正動機,直到此時,孝莊才明白讓兒子親政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大清國從此他一個人說了算,自己的影響力正在逐步削弱。

如果說孝莊要阻止順治的話,是絕對有能力做到的,不光是因為孝莊有這個權力,而且也因為順治這個做法不合聖人之道。再加上廢後勢必影響大清和蒙古的關系,為了國家大局著想也不應該廢後。蒙古一直都是大清的盟友,因小失大那是得不償失的事。孝莊只要站出來,就可以把這件事叫停。

可她沒有這樣做,她選擇了妥協。也許她太了解這個兒子,也許她有更深一層的考慮。

想當年,多爾袞入關的時候,順治還只是一個黃毛小子,在多爾袞面前毫無安全感,皇位隨時可能被人取代。多爾袞死後,兒子終於親政。這幾年,他一直努力學習,勤於國政,已經有了人君的氣象。他迫切地想要建立自己的權威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因為廢後這事情挫了他的銳氣,那對他的打擊是非常大的,更要緊的是會降低皇帝的威信。這跟垂簾聽政就沒什麽分別了,以後皇上還怎麽治理國家,發號施令?

為了成全順治的威權,孝莊再一次作出犧牲,犧牲了自己的侄女。孩子,別痛苦了,為了大清江山,別計較個人得失,我們女人只能在背後支持男人,哪怕受傷也無怨無悔。孝莊主動出面,說服了以議政王濟爾哈朗為首的王公大臣們,同意順治帝廢後。

孝莊這麽做,等於是向天下人宣布:大清國皇帝順治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任何人不得強迫他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大清國的權力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順治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母子之間的感情就日漸淡薄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母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彼此之間的傷害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