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南明的那些事兒(第5/13頁)

就這樣,一個簡單的詐騙案演化成一場政治危機。

當然,這個太子確實是個假冒產品,史可法在當時就憑借自己的經驗判斷出來,這個太子一定是假的。一般北來的人口進入南方都要經過淮安防區,在淮安防區過境人口的記錄,並沒有什麽太子。史可法斷定這個人一定是一直待在南方,根本不是什麽北來的太子。

在此之前,史可法曾經派出使者到北京和多爾袞議和,根據這些使者的稟報,多爾袞在崇禎嶽父周奎的家裏殺死了太子,清廷以假冒的名義迫不及待地把太子處死。史可法相信,被清廷處死的是真正的太子。

根據《清實錄》的記載,周奎曾經向清廷報告了太子的情況,清廷便派遣明朝的貴妃袁氏過來認,袁氏一看是假的。多爾袞立即順水推舟,下令把這個冒充太子的人處死。一本清史就是一部謊言史,清史的話沒幾個人相信的。根據專家考證,真正的袁妃早已隨崇禎殉難,讓一個死人來指正太子,太荒唐了。所以,結論是多爾袞殺人滅口,這個人就是真正的太子。

大悲案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這個大悲和尚並不是潞王的什麽奸細,只是一個流浪和尚而已。

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的一個深夜,一個衣衫襤褸的和尚在南京洪武門外叫門,而且這個和尚叫門的方式非常高調,把門弄得哐啷響。守門士兵一聽,好大個膽,立即把這個和尚抓了起來。

“深更半夜的,你居然叫門,找死啊?”士兵們掄起拳頭準備揍他。

這時,這個和尚說出的話讓士兵們嚇了一跳:“我是崇禎皇帝。”

士兵一聽,趕緊收起拳頭,甭管真假,先好好款待他再說,等驗明真假再來處置。士兵們都知道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了,但亂世中,什麽都有可能發生,崇禎或許找了個人替他去死也說不定。士兵們趕緊把這事上報給領導,領導聽了也很吃驚,領導畢竟是領導,臨危不亂,讓人趕緊驗明是不是皇帝。

可惜,這個和尚的心理素質非常差,見到領導嚇得兩腿打顫兒,說話哆哆嗦嗦,竭力想模仿皇帝的腔調,露餡得更快。和尚說了好半天,大家都不知道他想說啥,和尚也撐不住了,改口稱自己為齊王。士兵們拿出刑具,和尚又改口稱自己是吳王,這詐騙技術也太爛了。

最後這個和尚供認,自己不是什麽皇帝,也不是什麽齊王吳王,只是蘇州城一個破廟裏的和尚,亂世中,溫飽得不到解決,所以才想出這個餿主意出來騙吃騙喝。

這雖然只是一起詐騙案,但是在朝野中引起了極大的恐慌。阮大鉞本想利用這個案子株連一大批東林黨人,誣陷大悲和尚受東林黨人指使。幸好馬士英比較有分寸,他認為這事情不宜擴大,及時阻止了阮大鉞。最後馬士英以妖言惑眾的罪名,把大悲和尚處死。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越是亂世,怪事奇事就越多。大悲案、太子案過去沒多久,就出現了童妃案。

事情是這樣的,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南京城來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婦女。這個婦女自稱是弘光帝做福王時的妃子童氏,李自成攻破洛陽後童妃與福王朱由菘失散。現在聽說福王當上了皇帝,所以千裏尋夫。根據該女子的說法,她不僅是福王的妃子,還為福王生了一個皇子,現在正寄養在民間。

對南明的這些官員來說,如果能幫皇帝找到失散的妃子,並找回皇子,那可是幫了皇帝的大忙,是一個大好的升遷機會。

陳潛夫和越其傑妥善安置這個女子,並將她送到南京。

事實的情況跟陳潛夫和越其傑想象的有點出入,這個女子的到來並沒有讓弘光帝高興,反而讓他神經非常緊張。弘光帝是一個非常好色的皇帝,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這個自稱童妃的女子容貌很平常,絲毫沒有王妃的氣質,讓人簡直無法相信朱由菘就這品味。朱由菘固然是個混蛋,是個好色皇帝,但越是這樣的皇帝,對女人的品位應該不至於那麽爛的。這一點,劉良佐、陳潛夫、越其傑也想到了,但他們想到更多的是亂世之中,這個女人竟然能千裏尋夫,公然宣稱自己是皇帝的妃子,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此女見到弘光帝後,雙目含淚,款款下拜,確實很像是久別見夫君。但是,弘光帝卻面如罩霜,根本不理會她,當這個女人呼喚他時。他居然大罵這女子是妖婦,讓錦衣衛對她嚴刑拷打。這個女子先是害羞,接著非常吃驚,跟著由吃驚變為憤怒,她從懷中掏出一疊紙,上面寫著和朱由菘相識離散的整個過程。朱由菘讓人拿過來看,剛開始表情輕蔑,不久面紅耳赤,將紙扔在地上,命人把這女子關進大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