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草原英雄努爾哈赤 第二章 十九歲才出門闖天下(第4/4頁)

二十五歲的時候,嘉靖還沒有孩子,於是他極其虔誠地陷入道教崇拜中,希望太上老君能給自己一個兒子。為了表達自己的“虔誠”,他極力寵信道士邵元節,邵元節沒有“辜負”他的期望,順利地為他“求”得一個兒子,不幸的是,孩子出生不久就死去了。孩子雖然死了,但嘉靖相信道教是靈驗的,可能自己的投入不夠多。於是,他加大投資力度。不久,邵元節又為他“求”得一個兒子,嘉靖為了表示感謝,在北京為邵元節建造了一座真人府。

邵元節在榮華富貴中死去,另一個道士陶仲文接替了他的位置。用處女月經修煉長生不老藥的建議就是陶仲文提出來的,嘉靖對陶仲文的恩寵比起邵元節來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封陶仲文為“神宵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相當於全國道教協會主席。後又給陶仲文加少保、禮部尚書等頭銜,陶仲文的妻子獲封一品誥命夫人。陶仲文的父母也得到封贈,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為了找到“藥引子”,嘉靖皇帝屢次進行海選,海選的條件是:女性,八歲至十四歲之間,處女。

如果說寵信道士還只是一種個人愛好的話,那也無可厚非;但是二十多年不上朝,將朝政全部交給奸臣嚴嵩那可是對老祖宗朱元璋極不負責了。一個費盡心力期望子孫江山能長治久安,一個不遺余力敗壞江山社稷的根基,這個對比太鮮明了。朱元璋在天上看著這群後代,估計會氣得直接從天庭自由落體——當然,如果有天堂的話,朱元璋肯定是拿不到入場券的,那他肯定得從地府裏鉆出來。

嚴嵩父子掌權之後,朝野上下一片烏煙瘴氣,這父子倆貪汙腐化到了什麽程度呢?看看嚴嵩的兒子嚴世蕃的話就明白了,嚴世蕃曾經誇口:“朝廷不如我富。”

朱元璋、朱棣等人苦心經營的明朝大廈到嘉靖頭上只剩下一個空殼子了,加上北方蒙古兵屢屢進犯,山東一帶倭寇猖獗,明帝國事實上已經飄飄欲倒,隨時都有崩塌的可能性。

當時的明帝國已經病入膏肓,各種絕症到了晚期,我們來看看那時的明帝國到底患了哪些絕症。

皇帝無道——皇帝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如果昏庸無道的話就會讓百姓失去信心,覺得這個國家沒希望,無道往往是亡國的征兆。

吏治腐敗——官吏作為皇帝的管理者,與江山社稷和百姓福祉息息相關,明朝後期吏治腐化如同一堆爛肉,吏治的腐敗將會直接導致農民造反和國家衰亡。

國庫空虛——嘉靖皇帝奢侈無度,大興土木,而官員們貪腐成風,沒人管老百姓的死活。國庫一天比一天空虛,國家沒錢了,就意味著承受不起大的風險,隨時面臨著崩盤的危險。

農民起義——老百姓的日子沒法過了,自然會造反,造反為了一口飯,要想老百姓安安穩穩過日子,得讓他們吃飽飯,但當時的明朝已經沒有這個能力了。

軍隊嘩變——統治階層腐敗無能,自然會導致軍心不穩,軍人出來混,也是圖個好前途,如果沒前途的話,軍人們的想法會特別多。

邊境告急——蒙古族、女真族這些好戰的部落看到明朝這頭巨大的駱駝正在慢慢地瘦死,當然準備找準機會割幾刀,本來這些馬上民族就是做慣了強盜的。

自然災害——越到亂世,災害越多,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各種旱災、蝗災、洪災、地震輪番登場,大有不搞垮明朝老天不罷休的意思。

這些痼疾除了自然災害之外,其他的都是人為,但是當時的明朝政府沒有能力解決好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所以,它的滅亡是注定的。只是這肥美的果實究竟花落誰家才是最大的懸念——對於我們這些後人來說就不是懸念了。

但在當時很少有人能預測到結局。李自成沒能抓住這個機會,吳三桂也沒有能夠抓住這個機會,中原最終落入了順治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