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硬道理(第2/7頁)

被解放了的農民,又一次爆發出無限的生命力。1979年底,“小崗生產隊大豐收。全隊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3.3萬斤,是上年的4倍。”“向國家貢獻糧食65000斤,油料20000斤”,“歸還國家貸款800元”,“留儲備糖1000多斤,留公積金150多元。”674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1979年秋,鳳陽縣三分之一的生產隊暗學小崗,向包幹到“戶”方向“滑”。樹大招風,梨園公社領導怕“惹禍”,要求小崗再攏回到“包幹到組”,農民群起反對,捅到縣裏,縣委派辦公室的吳庭美去小崗了解情況。吳庭美寫了一份調查報告:《一劑必不可少的良藥——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包幹到戶的調查》。

縣委報到地委,地委報到省委,萬裏看了,大加贊賞。

1980年1月24日,萬裏來到小崗生產隊,當即表示,“我支持你們”,並對隨行人員說,“不能再念緊箍咒了。”675

然而萬裏僅只能代表省裏的聲音,中央並沒有明確的意見。1980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聽取農委副主任杜潤生匯報全國農村人民公社經營管理會議的情況,鄧小平說:對於包產到戶這樣大的問題,事先沒有通氣,思想毫無準備,不好回答。676

上層的曖昧態度,給了下層廣闊的自由選擇的空間和極大的心理壓力,這是考驗黨性和眼光的時候。

中共鳳陽縣委選擇了站在鳳陽農民一邊,依然以“不公開”的方式支持包幹到戶的推行。“思想解放”的縣委書記陳庭元到處對公社書記們說:“木已成舟了,包幹到戶已無法阻擋,即使不準他們幹,社員還要搞‘明組暗戶’、‘瞞上不瞞下’,現在春耕生產季節已到,再折騰下去,生產就要受到影響。”“暗戶就暗戶,就叫他們幹,他不承認自己是單幹,你也不承認他們是單幹,實際上就是這麽一回事了。”677

1980年4月中旬,萬裏調到中央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主管全國農業工作。

1980年5月31日,鄧小平開始對鳳陽大包幹給予充分肯定和支持,“‘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大包幹,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678

大包幹的效果是明顯的,大包幹前的1978年,整個鳳陽縣糧食總產為29000萬斤,1983年提高到81000萬斤,是1978年的2.79倍。679

從1978年到1985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由30477萬噸上升到37911萬噸,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33.6元長到397.6元680。

1985年,總計52781個人民公社退出歷史舞台,代之以84340個鄉鎮政府。

最大的社會群體——農民手裏有錢了,社會購買力大大增加,蓋房、買“四大件”681、買日用百貨,買農副產品,個體工商業發展起來。

中國首先從事個體工商業的有兩類人:一類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另一類是返城的下鄉知識青年。由於政策的不斷放開,個體工商戶迅猛增加。從1978年的14萬戶,發展到1986年的1211萬戶,再到1999年的3160萬戶。682

個體工商戶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隨著營業額的增加,規模的增大,個體工商戶必然需要完成向私營企業的轉變。

1984年4月13日,中國第一家私營企業誕生,1990年達9.81萬戶,1995年發展到63.10萬戶,到1998年達到104.67萬戶。683

鄧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的那篇講話中說得很明白,“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684

蛇口標語

就像人有性的需要一樣,人們追求財富的欲望也是天然的。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不能不說,這巨大成就的取得正是因為給了廣大人民群眾以足夠自由的空間,正是因為解除了強加在他們身上的種種外在束縛,讓他們可以自由地去追求財富。正是因為管得越來越少,所以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浙江現象”就是最好的例證。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說,真正需要解放思想的,是政府,是官員,是一切能束縛人們自由的體制。也正因為如此,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鄧小平做了一個著名的報告——《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在這個報告中,他說“我們的各級領導機關,都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685八十年代之後的中國共產黨,正是順應了這種時代的需要、順應了這種人性的需要,不斷放松對市場的控制,放松對社會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