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看世界(第2/2頁)

於是中國的第一次西化開始了。

為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洋務派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設同文館。清政府自鴉片戰爭後,屢次與列強交涉,覺得語言不通、文字隔閡也是受欺蒙遭失敗的原因之一,於是在1861年奕奏請設立外語學校,培養外語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皇帝正式批準成立“京師同文館”,招生對象開始時僅限於14歲以下的八旗子弟,1862年入學的僅十人,以後擴大招收年齡較大的八旗子弟和漢族學生,以及30歲以下的秀才、舉人、進士和科舉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滿漢京外各官,入學學生逐年增多,最多時達120人。除漢文外其他課程多由外國人擔任教師,學習期限初定三年畢業,後改為五年制和八年制,該館附設印書處、翻譯處,曾先後編譯、出版自然科學及國際法、經濟學書籍二十多種。

第二,派留學生。除同文館外,留學生是“輸入歐化最要之媒介”181,1872年始,在早期留美的容閎等人努力之下,四年裏,120名幼童赴美留學,開中國留學運動先河。1877年,李鴻章等奏請派遣福建船政學堂學生留歐,中國近代第一批正式派遣的留歐學生出發赴歐洲學習制造和駕駛,後又派了兩屆學習槍炮、火藥、魚雷等,兩個方面的留學生約200人,是洋務運動中留學生的主體。雖然規模小,人數少,但是對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推進之功不可磨滅,對西方文化的引進和中國文化的沖擊不可低估:第一它改變了人們的科舉正途觀念;第二產生了嚴復這樣“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加速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我們常說,掘墓人都是自己培養的,這話一點不假。

第三,組建現代軍事工業和現代化部隊。洋務根本在強軍,為了實現強軍願望,洋務派組建了規模和技術上都較為先進的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現代軍事工業,制造槍炮、彈藥、水雷,用來裝備清軍。除裝備上向西方靠攏外,在訓練管理上,洋務派也在向西方靠攏,洋槍隊182解散後,部隊精銳被李鴻章收進淮軍,並要求淮軍按外國人的訓練方式練兵,所以以至於在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淮軍的操練口令都用英語的183。

“師夷”本身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努力也是要分輕重緩急的。由於外國的侵略主要是由海上來的,所以,建設一支現代化的部隊首當其沖的是組建一支現代化的海軍。無疑,它需要“火輪船”,但這玩意自己是造不出來的,於是就找到了李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