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二

趙盾剛一上台,雷厲風行,卻遇上了一件麻煩事——重耳的兒子、執政剛剛七年的晉襄公,死了。晉襄公死了到沒關系,我們書中的主要人物眼下都忙著在死。這些春秋初期老一輩的風流人物,仿佛星星曳著流光四下隕落。但晉襄公死前給趙盾出了個難題,他說:“趙盾啊,我臨死前的願望,就是要你認真輔佐我的嫡長子成為國家合格的接班人。”

趙盾接受托孤,一看這位小爺,呵,歲數也太小了,還在呀呀地努力學習晉國話。

趙盾擔心強敵環伺的諸侯會欺負自己的娃娃主子,於是想換個歲數大的。這個想法雖然有負於死去的老國君,但完全是為了國家安全著想。倘使圖個人方便,趙盾是應該立這孩子為君的,孩子便於控制啊——慈禧太後不就是喜歡立妙不可言的娃娃當皇帝嗎?

趙盾挑了半天,覺得留學秦國的公子雍(晉襄公的庶弟,所謂留學,就是派到他國為“質”)比較學好,而且歲數大,還跟秦國關系鐵,可以修復秦、晉邦交。於是他派出倆大夫——先蔑、士會,赴秦國接公子雍回來報效祖國,主持政府。

晉襄公的遺孀卻急眼了,天天抱著嫡長子娃娃堵在朝堂門口,大哭道:“先君指定的繼承人,嫡生的長子,就在這裏,奈何你就不要了哇。偏去外國找什麽國君,現成的國君就在這裏,先君的遺言,還在我的耳邊,我……哇……”下朝以後,她又抱著太子追到趙盾家裏,向趙盾哀哭叩首(像討欠款的)。孤兒寡母這麽一哭,國人聞之,無不哀憐嫡長子而歸咎於趙盾。趙盾頂不住了,只好向“先君之余威”屈服,按照“立子立嫡”的傳統,把這個小孩奉為國君,是為晉靈公。

小孩兒晉靈公即位,先蔑、士會還不知道呢,還在秦國迎接留學生“公子雍”回來當國君呢。秦康公(秦穆公的兒子)很配合也很重視這件事,專門派出軍隊護送。公子雍回晉被秦軍像一尊泥菩薩那樣送過了黃河,準備回來當主子。隊伍走到山西令狐地區,發現趙盾的軍眾在那裏列陣以待,怒目而視。趙盾說:“秦軍止住——!鄙國已有國君啦,請回吧。”

先蔑、士會是此次“赴秦請菩薩回國代表團”團長,一看被攔,分外詫異,急赤白臉地對趙盾喊:“趙盾,是你叫我倆去秦國請菩薩,菩薩就在眼前,你又不要了!?你耍賴!”

趙盾說:“這個菩薩不好!退貨!”(是夠炎烈的!)

“你這是開什麽國際玩笑!沒那麽容易,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士會說。

趙盾跟下面人一商量,請神容易送神難,必須動武,於是連夜進兵,偷襲秦軍。秦軍數量少,被晉軍咬著屁股追,直躥過了黃河才遁去。此次戰役——“令狐之役”,是史載的最早一次夜半偷襲,以前打仗都是公開行軍到指定地點正面會戰,現在開始偷著來了。

“請菩薩代表團”的團長先蔑和士會,想了想,回晉國也沒面子了,就帶著菩薩公子雍,被敗軍裹著,回秦國呆下。

打跑了秦國人,趙盾安心輔佐晉襄公指定的嫡長子——小孩兒晉靈公執政。趙盾這人有才幹,大修政令,他治理刑獄,追捕逃亡,推行契券,削除積弊,整肅禮儀,修治廢官,提拔賢能,總之,是個國家棟梁,國人大悅。

公元前615年,秦康公為了報復上次好心好意送“菩薩”卻挨揍的怨恨,派西乞術發出戰書,向晉國挑戰。晉人隨即響應,組成三軍六卿迎敵作戰序列如下:

中軍將——趙盾;中軍佐——荀林父。

上軍將——郤缺;上軍佐——駢臾。

下軍將——欒盾;下軍佐——胥甲。

這些新一代的將領,名字多帶“盾”啊、“克”啊什麽的,跟現在的“軍”啊、“振”啊一樣,是當時的時髦字眼。(“克”的意思是戰勝,說明當時人愛打仗)。

新一代的將領們作為晉文公的兒子輩人,雄姿英發,橫戈躍馬,繼承老一輩的革命傳統,開赴河曲前線去阻擊秦國入侵軍,與秦穆公的兒子輩一見高下。隊伍來到永濟縣黃河曲折大拐彎的地方(北向南流動,再向東拐去),“河曲之戰”打響了。趙盾聽從上軍佐“駢臾”提出的意見,深溝高壘,拒不出戰,想把跨河來犯、給養線漫長、難以持久的秦軍耗垮。

“請菩薩代表團”的士會深明此理,提議秦康公速戰速決。士會說:“運輸問題是大問題,弄不好就會人民勞頓,賦稅加增,輜重損壞,戰馬也累得夠戧,鬧病拉肚子,將士們頭疼肚餓,最後潰散了事。所以我們不能拖延,必須與晉人盡快交兵。晉人趙盾的堂弟趙穿,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有勇而狂,我們可以引誘他出戰。”

於是,秦人跑到壁壘外面,天天對著晉營撒尿吐口水扒眼睛。晉營裏的莽撞人趙穿看了,就憤恨了,怒道:“我們啃著難吃的幹糧,穿著討厭的皮甲,目的不就是為了打仗嗎?眼前就有仗可打,卻不敢打,幹什麽吃的!”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個把人兒,直取秦國主陣地。趙盾聽說以後,怕堂弟孤軍覆滅,只好硬著頭皮跟進,命令晉軍全員出壁壘交戰,說好的消磨拖延戰術也作廢了。